第48章(3 / 7)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徐航跟张子淳对望了一眼:“我们去。”

  这下大家有经验了,先把衣服脱了再下河,几个人快速蹚水到石头边,抓住棍子,各就各位,徐航和张子淳一起深吸一口气,潜到水下,过了会,就看见棍子慢慢的升了起来,维族小伙们赶紧将棍子扛在肩上,但是这时候,河水又开始把石头往下流冲,水里的几个开始站立不稳。岸上剩下的人,忽然之间全部跳下河去,匆匆跑到石头边,用人墙护着石头往回走,十分钟后,玉石终于被拉出水面。

  所有人都冻得脸色发青。大家就地按营,引火取暖,烘干衣服,吃东西补充能量,杜玫给每人一粒感冒片,但是第二天,还是有好几个发起了烧。在这样的高原上发烧可不是件小事,塞地让生病的几位先走,又派了两个随行,这下队伍就只剩下一半的人了。

  第13天,他们终于到达了阿拉玛斯营地,矿主矿工们赶过来看这块罕见的羊脂大玉,其中包括杨矿主。杨矿主向塞地打听海尼拉克的情况,感慨海尼拉克现在玉脉还是比较丰富,不像阿拉玛斯,已经采不出好石头了。大家见杨矿主颇有明年上海尼拉克包矿的意思,皆无语,其中的艰辛和收获只有自己能体会。

  从阿拉玛斯矿走到流水村,又花了五天时间,虽然有驴队,但是一头驴只能背两个25公斤的驼袋,一共50公斤,无论是驴、键骡还是骆驼都承受不住这块玉石的分量,只能依旧靠人手抬肩扛。

  当他们再次翻越3560米的黑旱獭达坂时,杜玫多少有种“乌蒙磅礴走泥丸,万水千山只等闲”的感觉了。

  这些日子以来,杜玫白天跟着塞地的号子走着,晚上梦见自己跟着塞地的号子走着,渐渐的分不清自己到底是清醒还是梦魇,脚下的路千回百转,却一直在不断的向前延绵,过去这条路一直通到北京,成为跟“丝绸之路”齐名的“玉石之路”。杜玫在数年之后还梦见自己不停的行走在这条只有野狼,黄羊,驴才能生存的小径上......

  第18天的傍晚时分,这队衣衫褴褛,疲惫不堪的旅行者终于到达了流水村。

  杜玫远远的第一眼望见流水村的炊烟的时候,脑子里第一个的反应是迟钝的困惑:我们要到了吗?我们此次跋涉的终点,我们这么多苦难的终止点,真的要到了吗?

  杜玫的心已经麻木到毫无感觉。

  但是过了一分钟后,忽然泪水无声的冲下了她的脸颊,杜玫在路边蹲了下去,把头埋在自己的双臂里,无声的恸哭。

  杜玫哭了会,站起来,忽然发现眼前是一片奇异的景象,张子淳和徐航,塞地和他那些粗矿而坚强的维族汉子们,也都停了下来,在默默饮泣,泪水顺着他们已经有几天没洗的,胡子凌乱的脸颊滑落。徐航和张子淳两人也是头发胡子一团糟,脸色黝黑,嘴唇爆皮,衣着破烂,又脏又臭,活像北京天桥上要饭的叫花子。

  6点钟左右,这群人在村民的簇拥下,终于到了村中央的玉矿石中转站,中转站的广场上,摆满了长条的桌椅,上面全是食物,羊肉也有,馕饼也有,米饭也有,蔬菜也有,今天全村人都将在这聚餐,流水席。

  先来的那几位队员,除了司迪克外,都在那里等他们,吴老板也在,阿地里也在。

  阿地里站在一块巨大的红布面前,微笑着看着他们,他身后是两辆载重大卡车。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