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2 / 7)
他沉默寡言惯了,对此事却很上心,他不愿黛玉因此事烦恼,虽然自己没有接受贾雨村赠婢的心思,但是让黛玉知道后心里定然不舒坦,他如何舍得?于是他直言对长庆帝道:“贾雨村此人,陛下还留着么?本来我觉得顾明这样的人物已是十分凉薄了,不敢与之相交,不曾想贾雨村更胜一筹,比之顾明,更加不知羞耻!”
有治国的才干,偏偏没有为民的刚正,倒有几分暗合贾宝玉曾说的国贼禄鬼之流。
长庆帝闻言莞尔,温言道:“再过些日子你就要成亲了,不必为这些事费心,朕自有处置。近来你将手里的事务和副官交接一下,进了八月朕放你两个月的假。”
俞恒连忙谢恩。
随后,长庆帝又命马平从自己私库中取出一对各重九十九两的龙凤呈祥赤金如意,两幅名家真迹的字画,一套五彩组合的陈设花瓶,一套春夏秋冬四季的乌木笔筒,一块双龙抱珠的澄泥砚,并各色彩缎宫绸二十匹,亲自送往林家,给黛玉添妆。
谢恩后,林如海听说长庆帝已见过俞恒,面上便现出三分笑意。
消息往往传得飞快,何况贾雨村和俞恒说话时正值下朝之际,许多官员皆在,更传得人尽皆知。满朝文武除了顾明等寥寥数人外,谁不厌恶贾雨村?得知贾雨村得罪了林如海和俞恒,心里暗暗称快,只盼林如海和俞恒出手料理这个奸猾小人。
不想林如海虽怒,但是很沉得住气,半点动作都没有,没有像别人想的那样出手。
旁人纳闷之际,林如海已是胸有成竹。
曾经因知晓贾雨村贫贱之事然后被贾雨村寻个不是打发了的那个门子现今已经在进京的路上了,月余后便可抵达京城。
门子一至,贾雨村必将难保。
因英莲平安无事,那个门子未曾给贾雨村出谋划策胡乱判决冯渊被打死一案,但是他熟知贾雨村的旧事,人又机变,靠着护官符走到了贾雨村跟前,本想博个富贵,谁承想贾雨村恐他说出自己贫贱的过往,反倒将其发配。
这么一来,纵无英莲,那个门子亦和前世命运相同。
门子凭着本事,竟在流放之地攀上了一门权贵,不仅脱了籍,还做了一个掌管流放之人的小差役。这位权贵偏和京城中的一位官宦有亲,闻得贾雨村弹劾了自家亲戚,顿时想起昔日门子的来历,立刻就修书一封进京,得到允许后,令门子进京指证贾雨村。
诬陷良民,徇私枉法,这一桩罪名儿贾雨村无论如何都躲不过。
↑返回顶部↑
有治国的才干,偏偏没有为民的刚正,倒有几分暗合贾宝玉曾说的国贼禄鬼之流。
长庆帝闻言莞尔,温言道:“再过些日子你就要成亲了,不必为这些事费心,朕自有处置。近来你将手里的事务和副官交接一下,进了八月朕放你两个月的假。”
俞恒连忙谢恩。
随后,长庆帝又命马平从自己私库中取出一对各重九十九两的龙凤呈祥赤金如意,两幅名家真迹的字画,一套五彩组合的陈设花瓶,一套春夏秋冬四季的乌木笔筒,一块双龙抱珠的澄泥砚,并各色彩缎宫绸二十匹,亲自送往林家,给黛玉添妆。
谢恩后,林如海听说长庆帝已见过俞恒,面上便现出三分笑意。
消息往往传得飞快,何况贾雨村和俞恒说话时正值下朝之际,许多官员皆在,更传得人尽皆知。满朝文武除了顾明等寥寥数人外,谁不厌恶贾雨村?得知贾雨村得罪了林如海和俞恒,心里暗暗称快,只盼林如海和俞恒出手料理这个奸猾小人。
不想林如海虽怒,但是很沉得住气,半点动作都没有,没有像别人想的那样出手。
旁人纳闷之际,林如海已是胸有成竹。
曾经因知晓贾雨村贫贱之事然后被贾雨村寻个不是打发了的那个门子现今已经在进京的路上了,月余后便可抵达京城。
门子一至,贾雨村必将难保。
因英莲平安无事,那个门子未曾给贾雨村出谋划策胡乱判决冯渊被打死一案,但是他熟知贾雨村的旧事,人又机变,靠着护官符走到了贾雨村跟前,本想博个富贵,谁承想贾雨村恐他说出自己贫贱的过往,反倒将其发配。
这么一来,纵无英莲,那个门子亦和前世命运相同。
门子凭着本事,竟在流放之地攀上了一门权贵,不仅脱了籍,还做了一个掌管流放之人的小差役。这位权贵偏和京城中的一位官宦有亲,闻得贾雨村弹劾了自家亲戚,顿时想起昔日门子的来历,立刻就修书一封进京,得到允许后,令门子进京指证贾雨村。
诬陷良民,徇私枉法,这一桩罪名儿贾雨村无论如何都躲不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