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5 / 7)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长庆帝一愣,只听俞恒道:“祖母从不曾提过,娘娘也没说过,每年又没有和这一家来往的记录,所以不知贺家的事情。不过,微臣在族谱上却看到过有位老姑太太,只是多年没有来往,微臣只道已经不在了。”没想到不仅健在,时隔多年又回到了京城。

  长庆帝问道:“你说,他们为何突然进京?”

  俞恒沉吟片刻,道:“无利不起早,必然是冲着名利二字来的,不然从前怎么没半点音信?微臣恍惚记得老姑太太嫁到了粤海,不知粤海的境况如何。”

  长庆帝也想到了这里,普天之下因相隔千里之远,所以许多亲戚间并没有来往,这非奇事,奇就奇在贺俞氏突然带着一家老小进京,若是其他人的话,只要丰衣足食,宁可留在祖籍也不愿背井离乡,他们为的是什么?恐怕不止名利二字。

  长庆帝起了疑心,对俞恒道:“你今日早些回去,悄悄打听打听粤海那边的境况。”光从折子里长庆帝很难判断各地是否风调雨顺,也不知道是否有人欺上瞒下,贺俞氏带了不少进京,人多口杂,又是长居在粤海的,悄悄打探的话,理应能打探出些什么消息来。

  长庆帝爱民如子,偏偏粤海离得太远,许多消息不知,所以想让俞恒借此机打听粤海那边的官民风俗,是否安好等等,自己心里好有个计较。

  俞恒无有不应,忙告退出宫。

  俞恒还未回到家中,贺俞氏等人已经收拾妥当,吩咐孙儿孙女们先去歇息,贺俞氏自己同俞老太太说话,俞老太太原不曾在意,但是刚听了三五句,便觉得不妙,道:“你说什么?你想让我们家出面替你打点?”

  ☆、第086章:

  贺俞氏笑容可掬地说道:“我们离京这么多年,也只嫂子府上一门亲戚了,不请嫂子帮衬,难道去求外人不成?寿儿和喜儿素来乖巧伶俐,进了宫,也好做娘娘的膀臂,助娘娘一臂之力。”

  俞老太太心里明白贺俞氏一行人突然进京的用意,虽不知他们为的是什么,但凭着她所知的贺俞氏,无利不起早,必然是为了名利,但是她万万没有想到贺俞氏刚进门,尚未用膳,便开口让自己替她打点贺寿儿和贺喜儿进宫之事。

  俞老太太目光凌厉,眼前的贺俞氏果然还是闺阁中的性子,俞老太太冷笑,她孙女儿做皇后,难道她竟是个傻子,巴巴儿地送人进宫给她添堵?贺寿儿和贺喜儿是亲戚又如何?纵然姓俞,俞老太太也不会送她们进宫,遂假作没听懂贺俞氏说让贺寿儿和贺喜儿进宫的意思,笑道:“老姑太太要送两个姑娘去做宫女?这可使不得。不管怎么说,寿儿和喜儿都是老姑太太嫡亲的孙女,如何能给娘娘做端茶递水的丫头呢?”

  贺俞氏一愣,险些破口大骂。她的儿孙个个娇生惯养,为了让孙女嫁得高门,也是自小读书识字的,她怎么会让女儿去做宫女伺候皇后娘娘?她本就不喜俞老太太这位长嫂,眼见着俞老太太的孙女做皇后,孙子封公爵,贺俞氏心有不甘。

  俞老太太又笑道:“老姑太太的好意,我只能心领了。娘娘跟前的女官宫女太监都是定例的,并不缺丫头使唤,很不必再让两个女孩子过去。”

  俞皇后虽已年过四十,但是长庆帝忙于国事,又不想让臣民说自己沉湎于酒色,于是选嫔妃之际,连同原先东宫旧人,一共只封了六个嫔妃,极为敬重俞皇后。这样一来,上行下效,文武百官不敢宠妾灭妻,许多官宦之家的原配正妻地位稳当,毕竟前朝就有皇帝宠妃太过,那位宠妃常常赏赐宫女给朝臣,那些朝臣自然宠爱有加,导致下面许多原配正妻不如姬妾体面。知道这一段故事的,都对长庆帝感激涕零,常常建议自家的父亲公公丈夫儿孙们效忠长庆帝,兼长庆帝名正言顺地登基,他们也就更加忠心了。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