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6 / 7)
林如海呵呵一笑,道:“牵一发而动全身,地位愈高的官员,背后的牵扯愈多,便是圣上处理哪家,都得想好后事。顾明人品不好,官声倒不错,他既然能那样算计别人,自不愿被别人如此算计,心计本事比别人强,处处防范,自己不给人留下把柄,明知他的性子,咱们却拿他毫无办法。这就是人精了,为官做宰的,大多都精明得很。”
似顾明这样的人,何止一个两个?害曾明一世前程的许飞不也如此?
沈雪的年纪比林如海年长许多,早该起复的时候,偏又病了,将养好了方才递了折子,宣康帝看重沈雪,当即批其恢复原职。三品以上的官员,每升一品都极其不容易,三品升二品容易,二品升一品犹如天堑,跨过去了便是位极人臣,跨不过去,只能停留于二品,似沈雪便是如此,汪祯、李赫亦是如此,多少年了,还是二品巡抚。
沈雪做了山东巡抚,倒对曾家有极大的好处。
曾家祖籍山东,乃因许飞在那里做官,曾明恐妻儿受其欺凌,方送至扬州,如今和林家结亲,和沈家也是亲戚了,许飞哪里还敢相欺?只是曾明觉得扬州山温水暖,又有北静太妃和水溶守孝,是文德郡主的娘家人,即使沈雪执掌山东,暂且也没打算回去。
算来,林如海的品级是最高的了,虽是虚衔,却是一品,别看林如海如今只有三品实权,可是一旦回京,必然是一品大员,按前程来说,比汪祯这位表姨丈和沈雪这位表兄都强几倍。而汪祯年将古稀,眼见着也要致仕了,恐仍止步于二品。
林睿和俞恒更加虚心请教林如海,自觉大有长进。
林如海压着林睿和俞恒一年多,风头早过,如今长子又定了友人之女,林家子嗣可期,每日亦是笑意盈盈,又因寄居在大明寺的乔秀出了孝,林如海举荐他去书院读书,乔秀这回倒没有推辞,谢过后,独自前去姑苏。忽一日得知应天府的知府已经换了人,程胜调任回京,由贾雨村接任,林如海顿时便觉得心里不喜,果然和上一世一般,贾雨村还是起复了。
娇杏比上辈子早跟了贾雨村几年,合该她命运两济,进门一年生子,过几年贾雨村正室染病去世,依旧被扶了正。他们夫妇想到甄家和林家的瓜葛,今离姑苏又不算太远,亦常打发人去甄家送礼。甄士隐经过前事,已看破贾雨村凉薄本性,早不愿与之往来,一直淡淡相对。贾雨村自觉攀上了甄家和贾家,又见甄士隐如此,恐其说自己贫贱,渐渐和他疏远了。
这一切林如海知道后,对甄士隐的脾性更添三分敬佩。
除此之外,林如海别无费心处,他想到上辈子黛玉早已进了荣国府,今世安安稳稳在家中上学,不必复前生悲伤,愈加欢喜无限。
黛玉不知就里,她素敬林如海,上完课,学了针线后,先给林如海做了一个荷包。那荷包做得并不精致,针脚亦不绵密,但是林如海却是如获至宝,当即就换下身上的,佩戴在身上,和衣裳十分不符,倒让一家人笑了好几日。黛玉羞得满脸通红,嚷着让林如海摘下来,林如海却不愿意,只说是女儿的孝心,等女儿做了精致的再换下来。
黛玉听了,立刻请教白鹭,第二个荷包果然精巧了许多。
贾敏等人见黛玉接二连三地给林如海做,登时醋了,尤其是林智,每日眼巴巴地看着黛玉给林如海做荷包。黛玉何等聪慧,笑嘻嘻地拿出自己在之后做的针线,给贾敏的也是荷包,和林如海的是一对,给林睿的是一条汗巾子,给林智做了一个香囊。
众人见了,却又心疼地让她不必再做,过于劳神,黛玉笑着应了。
↑返回顶部↑
似顾明这样的人,何止一个两个?害曾明一世前程的许飞不也如此?
沈雪的年纪比林如海年长许多,早该起复的时候,偏又病了,将养好了方才递了折子,宣康帝看重沈雪,当即批其恢复原职。三品以上的官员,每升一品都极其不容易,三品升二品容易,二品升一品犹如天堑,跨过去了便是位极人臣,跨不过去,只能停留于二品,似沈雪便是如此,汪祯、李赫亦是如此,多少年了,还是二品巡抚。
沈雪做了山东巡抚,倒对曾家有极大的好处。
曾家祖籍山东,乃因许飞在那里做官,曾明恐妻儿受其欺凌,方送至扬州,如今和林家结亲,和沈家也是亲戚了,许飞哪里还敢相欺?只是曾明觉得扬州山温水暖,又有北静太妃和水溶守孝,是文德郡主的娘家人,即使沈雪执掌山东,暂且也没打算回去。
算来,林如海的品级是最高的了,虽是虚衔,却是一品,别看林如海如今只有三品实权,可是一旦回京,必然是一品大员,按前程来说,比汪祯这位表姨丈和沈雪这位表兄都强几倍。而汪祯年将古稀,眼见着也要致仕了,恐仍止步于二品。
林睿和俞恒更加虚心请教林如海,自觉大有长进。
林如海压着林睿和俞恒一年多,风头早过,如今长子又定了友人之女,林家子嗣可期,每日亦是笑意盈盈,又因寄居在大明寺的乔秀出了孝,林如海举荐他去书院读书,乔秀这回倒没有推辞,谢过后,独自前去姑苏。忽一日得知应天府的知府已经换了人,程胜调任回京,由贾雨村接任,林如海顿时便觉得心里不喜,果然和上一世一般,贾雨村还是起复了。
娇杏比上辈子早跟了贾雨村几年,合该她命运两济,进门一年生子,过几年贾雨村正室染病去世,依旧被扶了正。他们夫妇想到甄家和林家的瓜葛,今离姑苏又不算太远,亦常打发人去甄家送礼。甄士隐经过前事,已看破贾雨村凉薄本性,早不愿与之往来,一直淡淡相对。贾雨村自觉攀上了甄家和贾家,又见甄士隐如此,恐其说自己贫贱,渐渐和他疏远了。
这一切林如海知道后,对甄士隐的脾性更添三分敬佩。
除此之外,林如海别无费心处,他想到上辈子黛玉早已进了荣国府,今世安安稳稳在家中上学,不必复前生悲伤,愈加欢喜无限。
黛玉不知就里,她素敬林如海,上完课,学了针线后,先给林如海做了一个荷包。那荷包做得并不精致,针脚亦不绵密,但是林如海却是如获至宝,当即就换下身上的,佩戴在身上,和衣裳十分不符,倒让一家人笑了好几日。黛玉羞得满脸通红,嚷着让林如海摘下来,林如海却不愿意,只说是女儿的孝心,等女儿做了精致的再换下来。
黛玉听了,立刻请教白鹭,第二个荷包果然精巧了许多。
贾敏等人见黛玉接二连三地给林如海做,登时醋了,尤其是林智,每日眼巴巴地看着黛玉给林如海做荷包。黛玉何等聪慧,笑嘻嘻地拿出自己在之后做的针线,给贾敏的也是荷包,和林如海的是一对,给林睿的是一条汗巾子,给林智做了一个香囊。
众人见了,却又心疼地让她不必再做,过于劳神,黛玉笑着应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