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大明金主》呼唤支援~~~!(2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之所以说是滥用,举个例子吧(如有雷同,纯属巧合):某位主角出生于万历年间的松江府崇安县……松江一府三县,华亭、上海、青浦,这么基本的常识,有必要滥用“非论文写作”这个特权么?

  如果说是把崇明县以今天的常识归于松江府,那还可以说无伤大雅的漏洞。或是没有注意青浦县的置、废、再置,并且县治改到了唐行,也可以理解。但是生造一个莫名其妙的县出来,有必要么?

  作为一名历史文作者,狭隘一些说,写明朝文的作者,《明史地理志》、谷歌地图、相关时期的大事年表,这三者不都应该放在收藏夹里随时点击核对的么?

  于是乎,读者说了:我是来看故事的,我不在乎明朝的松江有几个县;我是来看故事的,我不在乎明朝的举人去讨饭;我是来看故事的,我不在乎明朝的皇帝不姓朱……(以上纯属夸张举例,绝无影射。)

  小汤每每看到这些,就觉得贵圈之乱,实在无力混迹其中。所以,小汤真心觉得自己写得很认真,但正面反馈实在少之又少。

  从人力资源管理角度而言,这是员工离职的主要原因。

  然而小汤终究还是回来了,《大明金主》稳固更新,也签了长约。

  是小汤想通了么?

  恐怕未必。因为小汤还是不能接受挂羊头卖狗肉——虽然人家写的可能根本不是明朝,只是与明朝相似度较高的平行空间。

  是小汤治愈了考据癖么?

  恐怕也未必。《大明金主》虽然草根起家,触及面比较小,但点点滴滴的生活细节都是尽量考据过的。

  包括在万历之前,松江人无论天气冷热都穿毡袜。以及各种文中所提到的物价,都是在万历数据的基础上合理推导出来的——主要考虑隆庆开海的白银涌入和钱禁开放所带来的影响。

  还有生活习惯,商业习惯,口语习惯,社会环境,都是采用冯梦龙的《三言》系统。冯梦龙本身是江南士子改行码字,所处时代与主角相近,《三言》也都是嘉靖背景。考虑到农业社会变迁速度之缓慢,应该不会有强烈的违和感。

  小汤为什么回来呢?

  第一,怀着对上一本仙侠的愧疚,小汤有义务从头到尾完成一本小说。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