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3章:宣和六年之哲学(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虽然说有古代欧洲有欧洲人引以为傲的东、西罗马帝国,但也不过是围绕着地中海平原地带建立的一个国家,这还是在平原的前提之下。而直到后世,欧洲依旧是一片如同散沙一般分散国家,罗马帝国的荣光只能存在于往日的记忆之中,只有羡慕而没有回复。

  随后乐天做个请的动作,笑道:“外面天气寒冷,保罗先生还是上楼休息罢!”

  “谢侯爷!”保罗谢道,接着将手指向随同而来的车队说道:“此次不负侯爷期望,我将古希腊各位哲学家所着的典籍尽数携带过来,按侯爷的吩咐更带来了许多学者与通译,不知侯爷如何安置?”

  就在乐天与保罗寒喧之际,自随后而来的车子里跳下许多番人,随即来到保罗身边,在保罗的介绍下向乐天施以大宋的拱手礼致意问好。

  乐天一同致以回礼,笑道:“保罗先生抵达杭州时,乐某便做好了准备,这帝国大厦有专用住宿之地,若是保罗先生与一众学者觉的住的不习惯,乐某在汴都内外城皆有别院,诸位可以搬去那里居住!”

  欢迎宴会上,保罗低声说道:“侯爷,您要的玻璃制作工艺,我给您寻来了,制作玻璃的匠人也被我带到了大宋。”

  “可否是去了意大利那个专门制作玻璃的岛上?”闻言,乐天大喜。

  要知道虽然华夏能制出琉璃与铅钡玻璃,但在透明度上琉璃完全不能玻璃相比,铅钡玻璃更是因为颜色黯淡无光,缺少实用价值。

  此番有了玻璃制作工艺,也就意味着大宋原本的纸糊窗户以后可以用玻璃窗户替代,以后再将玻璃工艺改善一番,也就意味着日后可以制作出望远镜、显微镜等促进后世现代科学的仪器。

  玻璃与希腊哲学的引进,对于华夏有着不一般的意义,要知道古希腊哲学是思考人与物的关系,主要不是考虑完全物质利益,而是主要考虑人与客观世界的事情,正因为古希腊哲学的存在,所以在后世进入十七世纪之后欧洲文明才会突然后劲十足的勃发起来。

  华夏古人哲学更多的是考虑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缺乏的人与神关系的哲学由天竺传入的佛教补充了,而更缺乏的人与物的关系的思维,眼下被乐天引入到华夏,其间的意义不言自明。

  在中华先秦时人,代表中华哲学的诸子百家中,对于物的思考最多只限于墨家与鲁班,但随着独尊儒术罢黜百家,古华夏对物思考的最后这块哲学阵地也消失了。

  ……

  新年临近,汴都城中的家家户户开始办起了年货,二十六一过朝堂与下面各个衙门开始封印,除了轮职人员执守外,大部分官员胥伇皆回家过年。

  闲来无事,李纲、宇文虚中、陈凌元等与乐天交好之人,其中还有李纲的知交好友邓肃。这个邓肃就是那个因诗讽谏花石纲而被赵佶黜去太学生资格的邓肃,此时尚在京中,因与李纲性情相同,遂引为至交。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