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2章:米荒(2 / 5)
“于兄莫急,将家中事务处理好,乐某再派人来请便是!”知道李若琢有些进退两难,乐天为其寻台阶下,随即又是一拱手:“下月初四,愚弟大婚,还请于兄赏光,去府上吃上几杯喜酒。”
于若琢拱手笑道:“侯爷大喜,便是侯爷不说,为兄自是要登门讨几杯喜酒吃的!”
见乐天与于若琢的对话,不少人皆是叹息,此前乐天在平舆时与这位于官人就相交甚笃,现下主动相邀,这于官人飞黄腾达指日可待了。
乐天这么做自是有自己道理的,自己的生意与产业越来越大,急需家乡信的过可靠的人来帮衬,此番请于若琢出山更是如礼贤下士一般,也是给平舆乡亲造出直观上的印像,正如千金市马骨一般。
……
宣和二年,京畿周围州县大旱。
乐天自平舆回到汴都,己是临近五月中旬,大旱依旧还没有缓解的迹像。此时从京畿周围州县涌入汴都流民日重,因为今春米粮绝收,又有大量人口涌入,汴都的米价也渐渐开始上扬。
因为年景不好,七、八百文一石的米价倒不是如何出奇,百姓也能了解,但在四月底己经涨到了一贯三吊钱一石,足足翻了一倍,然而这才不过过了半个多月的光景更是涨到一贯八吊钱。
而且商家更是打出存粮不足的旗号,眼看有将要突破两贯的趋势。
往年年景好、经济平稳的时候,大宋的米价不过三到六百文一石,如今即将达到两贯,是何等的一个天价。寻常人做工一月最多不过一贯半的工钱,禁军士卒一月米价居高不下,弄的汴都城人怨沸腾。
无奸不商,无商不奸!
就在汴都粮商们在暗中达成一致,准备囤积居奇的时候,数队从海州驶来的粮船停在了东水门外的汴河边,在一片爆竹声中,东水门内的外城汴河边有一家米店大张旗鼓的开张了,标出的米价与以往一般,上等七百文一石,普通米六百多文一石。
那些正打算囤积居奇的粮商此刻心中无比的愤怒,原来还想借此大发笔横财,被不知突然从哪里冒出来的愣头青坏了规矩,忙聚在一起商议对策,甚至有人扬名要去拆了这家不懂规矩的米店。
很快有人回来禀报,那家在外城汴河边新开张米店的牌匾上分明写着“中华”二字,更有人透出细情,这家米店的主人不是别人,正是大理寺卿乐侯爷。
两世为人,对历史有着前瞻性,今春乐天便命人在江浙、楚州采办米粮,用来缓解京畿之灾。
↑返回顶部↑
于若琢拱手笑道:“侯爷大喜,便是侯爷不说,为兄自是要登门讨几杯喜酒吃的!”
见乐天与于若琢的对话,不少人皆是叹息,此前乐天在平舆时与这位于官人就相交甚笃,现下主动相邀,这于官人飞黄腾达指日可待了。
乐天这么做自是有自己道理的,自己的生意与产业越来越大,急需家乡信的过可靠的人来帮衬,此番请于若琢出山更是如礼贤下士一般,也是给平舆乡亲造出直观上的印像,正如千金市马骨一般。
……
宣和二年,京畿周围州县大旱。
乐天自平舆回到汴都,己是临近五月中旬,大旱依旧还没有缓解的迹像。此时从京畿周围州县涌入汴都流民日重,因为今春米粮绝收,又有大量人口涌入,汴都的米价也渐渐开始上扬。
因为年景不好,七、八百文一石的米价倒不是如何出奇,百姓也能了解,但在四月底己经涨到了一贯三吊钱一石,足足翻了一倍,然而这才不过过了半个多月的光景更是涨到一贯八吊钱。
而且商家更是打出存粮不足的旗号,眼看有将要突破两贯的趋势。
往年年景好、经济平稳的时候,大宋的米价不过三到六百文一石,如今即将达到两贯,是何等的一个天价。寻常人做工一月最多不过一贯半的工钱,禁军士卒一月米价居高不下,弄的汴都城人怨沸腾。
无奸不商,无商不奸!
就在汴都粮商们在暗中达成一致,准备囤积居奇的时候,数队从海州驶来的粮船停在了东水门外的汴河边,在一片爆竹声中,东水门内的外城汴河边有一家米店大张旗鼓的开张了,标出的米价与以往一般,上等七百文一石,普通米六百多文一石。
那些正打算囤积居奇的粮商此刻心中无比的愤怒,原来还想借此大发笔横财,被不知突然从哪里冒出来的愣头青坏了规矩,忙聚在一起商议对策,甚至有人扬名要去拆了这家不懂规矩的米店。
很快有人回来禀报,那家在外城汴河边新开张米店的牌匾上分明写着“中华”二字,更有人透出细情,这家米店的主人不是别人,正是大理寺卿乐侯爷。
两世为人,对历史有着前瞻性,今春乐天便命人在江浙、楚州采办米粮,用来缓解京畿之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