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7章:灭国帅才(2 / 3)
就在李乾顺心中筹划着复国大计之时,前方一支黑黑压压的军队出现在视野里,令刚刚逃出宋军包围的西夏士卒们不由的一惊,但见对面的这支兵马,最前面的士卒皆是骑兵,而且还是重装骑兵,身上穿的铠甲制式与本国的铁鹞子一模一样,甚至乍看上去就让人以为是是西夏本国的铁鹞子。
对面的这些重装骑兵不只是看上去像铁鹞子,而究其本身就是一身铁鹞子的装备,只不过打出的却是大宋的旗号。
看到宋军的重装骑兵,便是夏军精锐铁鹞子也不免有些胆寒,这当然是有理由的,宋军虽然缺马,但宋军骑兵却是宋军精锐中的精锐,甚至在对上相同的数量宋军骑兵时,宋军骑兵可以以碾压同等数量的夏军与辽军。
石敬瑭自称儿皇帝将产马之地幽云十六州献与辽人,产马的河套又被西夏与辽国瓜分,河西走廊产马也在西夏的掌控之中,至于产马的回鹘更是被西夏阻隔;正因为缺马,宋军中能够被选为骑兵都是精英士卒,骑兵的素质自然高。
率领这支骑兵的不是别人,正是有小种经略的种师中,此刻种师中看着前方的夏军唇角间露出一抹笑意,随即将手一挥:“是凡捉到夏国国主李乾顺的,皆升赏无算!”
声音落下,马蹄声轰然而起,重装骑兵直突李乾顺西夏中军,五千轻骑分左右包抄李乾顺军两翼。
刚出狼窝,又入虎口!
仓猝之间,西夏军不得不应战。
重装骑兵与重装骑兵之间的撞碰,己经不能用激烈来形容了,惟有用惨烈二字才最为恰当,喊杀声与马匹、兵刃、甲胄的撞击声交织在一起,鲜血与刀光剑影在朝阳的照耀下,闪着各自的光芒,又在大地白雪的应衬下,显得凄艳而壮烈。
每一声惨叫都代表着一条生命的死去,主人的死去使战马盘桓于主人的尸体旁,嘶鸣中尽是悲意。
三千铁鹞子虽然是西夏军中精锐中的精锐,但铁鹞子由于本身的负重,并不适合于长途跋涉,更不适用于长时间作战,这就是重装骑兵的缺陷,而宋军八千骑兵却是以逸代劳,可见有多大的优势。
十数里的行军,因为披甲的沉重,铁鹞子早己有些力不可支了,在面对宋军骑兵的冲击,甚至此时那五千质子军所表现出的战斗力都要强于铁鹞子,但五千质子骑兵也只是勉强应对左支右挡而己,又怎么敌得过宋军的冲击,很快西夏军的队形便大乱起来。
冲乱铁鹞子后的宋军重骑直指被铁鹞子与质子军护在中军的李乾顺与一众西夏皇族贵族还有大臣们。
护卫这些皇族、贵族与大臣们的亲卫只是个人武力值偏高,对付寻常的刺客倒还可以,完全不能与真正作战的军队相比,很快便在宋军的冲击下死伤大半,但这些亲卫们甚为忠心,依旧拼命的抵挡着宋军。
军队讲究的是相互配合杀死,而亲卫只是专讲防卫保护主人安全只是应对刺客,二者间虽为一攻一守,但究若其实质却是相去甚远,再加上亲卫们连铠甲披挂都不整让,虽能抵挡得一阵,又怎能抵得过宋军轻重骑兵的碾压。
↑返回顶部↑
对面的这些重装骑兵不只是看上去像铁鹞子,而究其本身就是一身铁鹞子的装备,只不过打出的却是大宋的旗号。
看到宋军的重装骑兵,便是夏军精锐铁鹞子也不免有些胆寒,这当然是有理由的,宋军虽然缺马,但宋军骑兵却是宋军精锐中的精锐,甚至在对上相同的数量宋军骑兵时,宋军骑兵可以以碾压同等数量的夏军与辽军。
石敬瑭自称儿皇帝将产马之地幽云十六州献与辽人,产马的河套又被西夏与辽国瓜分,河西走廊产马也在西夏的掌控之中,至于产马的回鹘更是被西夏阻隔;正因为缺马,宋军中能够被选为骑兵都是精英士卒,骑兵的素质自然高。
率领这支骑兵的不是别人,正是有小种经略的种师中,此刻种师中看着前方的夏军唇角间露出一抹笑意,随即将手一挥:“是凡捉到夏国国主李乾顺的,皆升赏无算!”
声音落下,马蹄声轰然而起,重装骑兵直突李乾顺西夏中军,五千轻骑分左右包抄李乾顺军两翼。
刚出狼窝,又入虎口!
仓猝之间,西夏军不得不应战。
重装骑兵与重装骑兵之间的撞碰,己经不能用激烈来形容了,惟有用惨烈二字才最为恰当,喊杀声与马匹、兵刃、甲胄的撞击声交织在一起,鲜血与刀光剑影在朝阳的照耀下,闪着各自的光芒,又在大地白雪的应衬下,显得凄艳而壮烈。
每一声惨叫都代表着一条生命的死去,主人的死去使战马盘桓于主人的尸体旁,嘶鸣中尽是悲意。
三千铁鹞子虽然是西夏军中精锐中的精锐,但铁鹞子由于本身的负重,并不适合于长途跋涉,更不适用于长时间作战,这就是重装骑兵的缺陷,而宋军八千骑兵却是以逸代劳,可见有多大的优势。
十数里的行军,因为披甲的沉重,铁鹞子早己有些力不可支了,在面对宋军骑兵的冲击,甚至此时那五千质子军所表现出的战斗力都要强于铁鹞子,但五千质子骑兵也只是勉强应对左支右挡而己,又怎么敌得过宋军的冲击,很快西夏军的队形便大乱起来。
冲乱铁鹞子后的宋军重骑直指被铁鹞子与质子军护在中军的李乾顺与一众西夏皇族贵族还有大臣们。
护卫这些皇族、贵族与大臣们的亲卫只是个人武力值偏高,对付寻常的刺客倒还可以,完全不能与真正作战的军队相比,很快便在宋军的冲击下死伤大半,但这些亲卫们甚为忠心,依旧拼命的抵挡着宋军。
军队讲究的是相互配合杀死,而亲卫只是专讲防卫保护主人安全只是应对刺客,二者间虽为一攻一守,但究若其实质却是相去甚远,再加上亲卫们连铠甲披挂都不整让,虽能抵挡得一阵,又怎能抵得过宋军轻重骑兵的碾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