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5章:形势与对策(2 / 4)
静、永、怀、定四州再加上兴庆府,最少驻有五万以上的人马,再加上这增援的十五万人,绝不少于二十万。之前做战的损耗再加上非战斗减员,眼下种师道与刘仲武麾下总共还有七万余人,七万对二十万处于大大的不利状态。
眼下刘法率熙河军于卓啰和南军司与察哥对峙,一时之间赶不到顺州,而姚古与刘延庆看到夏军莫名其妙的撤退,定会疑神疑鬼的不敢冒然行进,种师道与刘仲武直接面对西夏二十万大军,而其他三路兵马不到,再加上眼下己近初冬,宋军又是远路深入,实有被敌各个击破的可能。
五路伐夏失败的翻版再次上演,才是令种师道与刘仲武二人感到危险与头痛的事情。
经历五代之乱,出于对武人掌兵的不信任,宋朝不仅是文制武,而且严格控制将领的掌兵权,在仁宗朝每路兵马武将手中兵马不多,面对西夏完全处于弱势,这才有了三川口、好水川、定川寨之败。
正因为大宋从根底上对武人掌兵权的畏惧,这一种天然缺陷,使得西夏在战术是完全优于大宋的。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消灭敌人,这种战术在后世是被大量应用的。
兴庆府夹于唐来渠与汉源渠中间,西面有天然屏障贺兰山与唐来渠可以拒敌,东面有静、永、怀三州敌军环视,宋军沿着唐来渠与汉源渠中间这条十来里宽的地带推进就是自取灭亡,所以不攻克静、永、怀三州,宋军便不可能行进半步。
“为了对付我军,这驰援兴庆府夏马会尽数集结在兴府府以南,又或者绕过兴庆府从唐来渠以西沿贺兰山南下从我军后方包抄,形成前后夹击之势!”看了半响地图乐天言道,“至于灵州以东,眼下成了洪泛区,一月之内不需考虑灵州之敌。”
对于乐天的分析,种师道、种师中兄弟二人与刘仲武皆是点了点头,然而眉头却是微皱了起来,若是西夏人用这种办法来对付宋军,自己所率的七万大军便会处于对方的包围之中,所占据的顺州就会成为一座孤城,如果西夏的天气陡然变冷使地面结冻,使得灵州守军出来,顺州更是危险,而且若是其余三路兵马驰援不及,这七万人马有全军覆灭的可能。
越想心中越是感到危急,种师道三人的眉头皱的更紧。
思虑了片刻,种师道看着刘仲武,口中言道:“依照眼下之势,种某认为只能兵分三路,防止夏人对我军可能发起的合围,刘帅以为如何?”
“刘某赞同中种师之议!”刘仲武言道,接着说道:“兵分三路,一路西渡唐来渠抵贺兰山形成一道防线,以防夏人可能对我军的包围,中路正面应对兴庆北面之敌,而西路则要应对从静州、永州、怀州南下对我军迂回包抄之敌。”
种师中沉默了半响,叹道:“兵分三路,每路都要面对三倍之敌,形势险恶啊!”
战场情况瞬息万变,而且此时宋军深处西夏腹地,根本无法向姚古、刘延庆两路人马传递军情。姚古、刘延庆二人看到西夏兵马突然撤退,必然会更加小心翼翼生怕中了西夏人埋伏,特别是素来胆小怕是的刘延庆更会裹足不行,其次姚古家族与种师道家族两家均为陕西巨室,两家素来不合,若是得知种师道处于劣势,姚古会不会出兵来救,还是未知之事。
事情不是没有先例的,当年大宋永乐城之伇,种师道祖父种谔因与给事中徐禧有隙,视西夏兵马围困永乐城而不救,直接导致大宋兵败永乐城。
自家祖上的事,种师道、种师中二人自是清楚,所以心中更加担忧。
↑返回顶部↑
眼下刘法率熙河军于卓啰和南军司与察哥对峙,一时之间赶不到顺州,而姚古与刘延庆看到夏军莫名其妙的撤退,定会疑神疑鬼的不敢冒然行进,种师道与刘仲武直接面对西夏二十万大军,而其他三路兵马不到,再加上眼下己近初冬,宋军又是远路深入,实有被敌各个击破的可能。
五路伐夏失败的翻版再次上演,才是令种师道与刘仲武二人感到危险与头痛的事情。
经历五代之乱,出于对武人掌兵的不信任,宋朝不仅是文制武,而且严格控制将领的掌兵权,在仁宗朝每路兵马武将手中兵马不多,面对西夏完全处于弱势,这才有了三川口、好水川、定川寨之败。
正因为大宋从根底上对武人掌兵权的畏惧,这一种天然缺陷,使得西夏在战术是完全优于大宋的。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消灭敌人,这种战术在后世是被大量应用的。
兴庆府夹于唐来渠与汉源渠中间,西面有天然屏障贺兰山与唐来渠可以拒敌,东面有静、永、怀三州敌军环视,宋军沿着唐来渠与汉源渠中间这条十来里宽的地带推进就是自取灭亡,所以不攻克静、永、怀三州,宋军便不可能行进半步。
“为了对付我军,这驰援兴庆府夏马会尽数集结在兴府府以南,又或者绕过兴庆府从唐来渠以西沿贺兰山南下从我军后方包抄,形成前后夹击之势!”看了半响地图乐天言道,“至于灵州以东,眼下成了洪泛区,一月之内不需考虑灵州之敌。”
对于乐天的分析,种师道、种师中兄弟二人与刘仲武皆是点了点头,然而眉头却是微皱了起来,若是西夏人用这种办法来对付宋军,自己所率的七万大军便会处于对方的包围之中,所占据的顺州就会成为一座孤城,如果西夏的天气陡然变冷使地面结冻,使得灵州守军出来,顺州更是危险,而且若是其余三路兵马驰援不及,这七万人马有全军覆灭的可能。
越想心中越是感到危急,种师道三人的眉头皱的更紧。
思虑了片刻,种师道看着刘仲武,口中言道:“依照眼下之势,种某认为只能兵分三路,防止夏人对我军可能发起的合围,刘帅以为如何?”
“刘某赞同中种师之议!”刘仲武言道,接着说道:“兵分三路,一路西渡唐来渠抵贺兰山形成一道防线,以防夏人可能对我军的包围,中路正面应对兴庆北面之敌,而西路则要应对从静州、永州、怀州南下对我军迂回包抄之敌。”
种师中沉默了半响,叹道:“兵分三路,每路都要面对三倍之敌,形势险恶啊!”
战场情况瞬息万变,而且此时宋军深处西夏腹地,根本无法向姚古、刘延庆两路人马传递军情。姚古、刘延庆二人看到西夏兵马突然撤退,必然会更加小心翼翼生怕中了西夏人埋伏,特别是素来胆小怕是的刘延庆更会裹足不行,其次姚古家族与种师道家族两家均为陕西巨室,两家素来不合,若是得知种师道处于劣势,姚古会不会出兵来救,还是未知之事。
事情不是没有先例的,当年大宋永乐城之伇,种师道祖父种谔因与给事中徐禧有隙,视西夏兵马围困永乐城而不救,直接导致大宋兵败永乐城。
自家祖上的事,种师道、种师中二人自是清楚,所以心中更加担忧。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