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2章:兴庆府(1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兴庆府北控河朔,南引庆凉,据诸路上游,扼西陲要害,其地理形势比银、夏一带优越得多。果然是个易守难攻的地方!”车上,乐天看着西夏地图,特别注重打量兴庆府低声道。

  在鸣沙河住了两晚,稍做休息,第三日西夏太子李仁保便引领乐天一路北行,向兴庆府行去。

  此时,许将随乐天坐在车上,打量着地图半响后说道:“党项人原来的根据地在银、夏一带,东南是我大宋的领土,东北为强大的辽国,向外发展受到很大的限制,周围靠近宋、辽边防重镇,军事上易受威胁。

  而兴庆府东有黄河、汉源渠为天险,西有唐来古渠,夹于三水之间,实是易守难攻之地,我大宋或是大辽想要攻下此地颇耗军力,想要控制此地,也是颇为困难的。”

  “是啊,正因为这里地形复杂,民|族成份复杂,历朝以来对河套的控制都很吃力!”乐天显然赞同许将的看法,又言道:“怀、永、定、顺四州将兴庆府拱卫中间,翔庆府、西平府于南方前塞,都是难啃的硬骨头,灭了其不仅吃力,而且将其控制于手中,还会消耗我大宋极大的国力。

  但夏国始终是我大宋肘腋之患,更与辽国为虎做伥,不仅时时反复出尔反尔,耗我大宋国力,又狼子野心想侵我中原,实是不得不灭。”

  西夏所占的河套地区,民|族成份太过复杂,羌、党项、回纥、吐蕃、蒙古、畏兀尔各族杂居,各种矛盾甚多,令其的管理是历朝历代统治者都头痛的问题。

  走起陆路实在颠簸,许将言道:“若是走水路反倒快一点,这走起陆路还要渡河过水的,倒是颇费周折!”

  鸣沙城之北数里便是鸣沙河,这鸣沙河其实就是黄河的上游,只不过西夏人称之为鸣沙河。唐来渠、汉源渠在鸣沙城以北一百里处注入鸣沙河,若是于鸣沙河乘船走水路逆唐源渠而上,直到兴庆府西门,实是再近不过的水路,远比走陆路要省事快捷的多。

  打量了地图半响,乐天接着叹道:“我军便是造了船,来到鸣沙河段也是逆河而上,也是得不偿失,这兴庆府果然是难啃的很!”

  许将恍然道:“夏人以三水为天险,当年神宗朝时选在秋日五路伐夏,想来若是在冬日三水结冰,夏人也便无险可守了!”

  深知后勤重要性的乐天摇了摇头:“冬日的天时更为不对,后勤怕更是不及!”

  两国交战不仅仅拼的是军士勇猛,更比的后勤。

  “当年夏惠宗李秉常之议若是得行,以黄河以南之地划归我朝,也便没有这近五十年的征战了!”乐天笑叹道。

  夏惠宗李秉常是西夏的第三任皇帝,十分喜好汉族儒家文化,时时向汉人请教和海陆空习大宋的礼仪制度,一心想在西夏“复行汉礼”,“废除蕃仪”,只是生性有些懦弱,故而皇权实则被母亲梁后所左右。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