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0章:为民请命的贴心报(3 / 3)
之前看到有政敌的名字挂在报纸上,一些官员心中还暗自得意,但随后便陷入沉思起来,这报纸的作用越发显的突兀,一时间朝堂上群臣对乐天侧目。
徽宗赵佶在汴都百姓中有青|楼天子之称,徽宗轻|佻在汴都是众所周知之事,自然乐天在四版上所载之汴都风|月之事,尤得徽宗喜好,而七、八两版所载的词话小说《西游记》更是合其喜好神神鬼鬼胃口。
再其次便是报纸上所刊登大宋各地地理风|情的文章,亦是吸引徽宗皇帝的眼球,虽说徽宗为一国之君,但身为一国之君,徽宗连汴都城的大门都未曾出去外,自然对各地风俗好奇的紧。
为了防止朝中官员买通大内宦官,防止这些宦官在报纸上做手脚,使得徽宗看不到报上所载的一些敏感内容,在报纸上的版面上,乐天也是动了心思进行改版的,总之四、七、八三版的背面,一定要印刷针对某衙门、某朝臣或是某事的新闻,这样才能让徽宗赵佶看在眼里。
比起后世一张报纸动辄三、四万字,中华日报这八版一万六千字己经算是少的了,徽宗赵佶粗略浏览了一遍,又看了看其间所载的新闻,命旁边内侍将所涉事情的版面裁了下来,上面用御批朱笔批注几个字,然后命人送到相关责任人或是衙门那里。
户部整肃、大理寺整肃、御史台整肃……
总之,汴都百姓突然觉得,官府里的气氛突然为之一变,以往那些衙伇公差老爷们原本看到百姓一副鼻孔朝天的模样不见了,随之变成一副笑眯眯的模样,倒令人觉的怪异的很。
不过很快,有弹劾奏疏再次递到了徽宗的御案上,言称中华日报对朝中官员大不敬。究其原由,是中华日报上曾载了一句看似不起眼的话,“百姓是为衣食父母”,此言实有辱官威、有辱官员体面。
这几日,被中华日报点过名的衙门、官员听到这张弹劾时,立时如同打了鸡血一般,也是纷纷上疏,直言中华日报有辱官威,言辞不当,甚至要追查当事人言辞失当之责。
掌控了皇城司,乐天知道消息比寻常官员自然是快上一些,那边有人刚把弹劾中华日报的奏疏递进了宫,乐天这边就得到了消息。只是乐天也很是惊讶,没想到自己用后世之言,竟然在这个时代的官员激起这么大的波浪。
人生道路千条万条,阡陌纵横,其间最具诱|惑力的,应数仕途。
出仕即当官,官大了就能出人头地,被目之为人上之人。衙门击鼓升堂,官老爷坐于正中;出巡时鸣锣开道,八面威风,闲杂人等远远地就得屏声敛气,“肃静”、“回避”。试想这些从穷书生一下跨越为官老爷之人,看到报纸纸上言称百姓为官员之衣食父母,心中又岂能甘心。 ↑返回顶部↑
徽宗赵佶在汴都百姓中有青|楼天子之称,徽宗轻|佻在汴都是众所周知之事,自然乐天在四版上所载之汴都风|月之事,尤得徽宗喜好,而七、八两版所载的词话小说《西游记》更是合其喜好神神鬼鬼胃口。
再其次便是报纸上所刊登大宋各地地理风|情的文章,亦是吸引徽宗皇帝的眼球,虽说徽宗为一国之君,但身为一国之君,徽宗连汴都城的大门都未曾出去外,自然对各地风俗好奇的紧。
为了防止朝中官员买通大内宦官,防止这些宦官在报纸上做手脚,使得徽宗看不到报上所载的一些敏感内容,在报纸上的版面上,乐天也是动了心思进行改版的,总之四、七、八三版的背面,一定要印刷针对某衙门、某朝臣或是某事的新闻,这样才能让徽宗赵佶看在眼里。
比起后世一张报纸动辄三、四万字,中华日报这八版一万六千字己经算是少的了,徽宗赵佶粗略浏览了一遍,又看了看其间所载的新闻,命旁边内侍将所涉事情的版面裁了下来,上面用御批朱笔批注几个字,然后命人送到相关责任人或是衙门那里。
户部整肃、大理寺整肃、御史台整肃……
总之,汴都百姓突然觉得,官府里的气氛突然为之一变,以往那些衙伇公差老爷们原本看到百姓一副鼻孔朝天的模样不见了,随之变成一副笑眯眯的模样,倒令人觉的怪异的很。
不过很快,有弹劾奏疏再次递到了徽宗的御案上,言称中华日报对朝中官员大不敬。究其原由,是中华日报上曾载了一句看似不起眼的话,“百姓是为衣食父母”,此言实有辱官威、有辱官员体面。
这几日,被中华日报点过名的衙门、官员听到这张弹劾时,立时如同打了鸡血一般,也是纷纷上疏,直言中华日报有辱官威,言辞不当,甚至要追查当事人言辞失当之责。
掌控了皇城司,乐天知道消息比寻常官员自然是快上一些,那边有人刚把弹劾中华日报的奏疏递进了宫,乐天这边就得到了消息。只是乐天也很是惊讶,没想到自己用后世之言,竟然在这个时代的官员激起这么大的波浪。
人生道路千条万条,阡陌纵横,其间最具诱|惑力的,应数仕途。
出仕即当官,官大了就能出人头地,被目之为人上之人。衙门击鼓升堂,官老爷坐于正中;出巡时鸣锣开道,八面威风,闲杂人等远远地就得屏声敛气,“肃静”、“回避”。试想这些从穷书生一下跨越为官老爷之人,看到报纸纸上言称百姓为官员之衣食父母,心中又岂能甘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