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陈知县离任(4 / 5)
虽说乐天表面上辞了七品的武官,但还有个入贡太学生员的头衔在那里,下了请柬后,平舆境内哪个敢不给乐天几分面子。
乐天召唤这些人的目的很简单,陈御史要离任了(陈知县这个称呼己经成了历史),该怎么做大家伙看着办罢。
陈知县虽然在任上只有短短的一年,毕竟年轻了些,而且面子也薄了些,为官在历任知县中算得上极为清廉的,而且做得尽是大好事,铺路、建桥、修堤。虽说重建平舆城是因大火被迫而为之,但乐天偷师后世城市规划理论,倒让平舆城重建成为最为瞩目的政绩工程,再加上乐天着女伎排演的一幕样板戏宣传,连同路府的一众官员也是称赞不止。
乐天开始构思送别陈知县之事。立即回想自己上一世的记忆,记得唐代有一个名唤崔戎的官员在华州当刺史时,据说做了许多好事,离任时,老百姓舍不得让他走,拦在路上,可能用力过猛,竟拉脱了他的官靴,老百姓如获至宝,称此靴为“遗爱靴”。
后来这“脱官靴”后来便成了一种仪式。官员离任临走时,如有绅民拦路,官员就伸出臭脚丫子,主动让绅民脱掉官靴。得到靴子的地方绅民再弄个“靴匣”把靴子装起来,用油漆把“靴匣”漆好后钉在城门上,让人瞻仰参观。
这个程序是少不了的。
次日清晨,一顶轿子候在县公馆门前,不长时间后县公馆的大门开启,将要成为御使的陈知县一身便装,在身边人的伺候下出了门。
“陈大老爷,您怎舍得离我等而去啊……”
就在下一刻,一众百姓聚了过来,有人更是哭叫哀号。
又有十几个平舆本地的商宦士绅走上前来,手中更是各捧着一柄万民伞。
上溯汉代时,有清廉官员离任时,当地百姓都会写篇花团锦簇的文章予以颂扬,文章常常刻于石上立于显眼之处。后来有贪官离任时也副当地人为自己立功德碑,若不立便赖着不走,所以至唐代时,朝廷便下令不许再立功德碑。
有了朝廷的禁令,百姓为了表达对清官的爱戴,这“万民伞”便应运而生,很快便流行了开来。
看到乡绅士宦送上万民伞,陈知县忙道:“诸位乡亲父老抬爱,陈某实是受之有愧!”
陈知县话音落下,只听有人叫道:“大老爷勤政爱民,洗刷小人的冤案,便是立功德政碑也不为过!”
众人将目光投了过去,见说话之人正是张彪。只见张彪来到陈知县面前痛苦流涕,几乎是痛不欲生。
↑返回顶部↑
乐天召唤这些人的目的很简单,陈御史要离任了(陈知县这个称呼己经成了历史),该怎么做大家伙看着办罢。
陈知县虽然在任上只有短短的一年,毕竟年轻了些,而且面子也薄了些,为官在历任知县中算得上极为清廉的,而且做得尽是大好事,铺路、建桥、修堤。虽说重建平舆城是因大火被迫而为之,但乐天偷师后世城市规划理论,倒让平舆城重建成为最为瞩目的政绩工程,再加上乐天着女伎排演的一幕样板戏宣传,连同路府的一众官员也是称赞不止。
乐天开始构思送别陈知县之事。立即回想自己上一世的记忆,记得唐代有一个名唤崔戎的官员在华州当刺史时,据说做了许多好事,离任时,老百姓舍不得让他走,拦在路上,可能用力过猛,竟拉脱了他的官靴,老百姓如获至宝,称此靴为“遗爱靴”。
后来这“脱官靴”后来便成了一种仪式。官员离任临走时,如有绅民拦路,官员就伸出臭脚丫子,主动让绅民脱掉官靴。得到靴子的地方绅民再弄个“靴匣”把靴子装起来,用油漆把“靴匣”漆好后钉在城门上,让人瞻仰参观。
这个程序是少不了的。
次日清晨,一顶轿子候在县公馆门前,不长时间后县公馆的大门开启,将要成为御使的陈知县一身便装,在身边人的伺候下出了门。
“陈大老爷,您怎舍得离我等而去啊……”
就在下一刻,一众百姓聚了过来,有人更是哭叫哀号。
又有十几个平舆本地的商宦士绅走上前来,手中更是各捧着一柄万民伞。
上溯汉代时,有清廉官员离任时,当地百姓都会写篇花团锦簇的文章予以颂扬,文章常常刻于石上立于显眼之处。后来有贪官离任时也副当地人为自己立功德碑,若不立便赖着不走,所以至唐代时,朝廷便下令不许再立功德碑。
有了朝廷的禁令,百姓为了表达对清官的爱戴,这“万民伞”便应运而生,很快便流行了开来。
看到乡绅士宦送上万民伞,陈知县忙道:“诸位乡亲父老抬爱,陈某实是受之有愧!”
陈知县话音落下,只听有人叫道:“大老爷勤政爱民,洗刷小人的冤案,便是立功德政碑也不为过!”
众人将目光投了过去,见说话之人正是张彪。只见张彪来到陈知县面前痛苦流涕,几乎是痛不欲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