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5章(6 / 7)
过年之前,三少爷承宗从湘鄂之交的地方回到京师。因为过了年就是弘熙元年,新皇改元要加开恩科,承宗是回来参加恩科考试的。上一次他十分冤枉地被黜落,这一次他是志在必得。
这大半年时间,他走遍了西南诸省,大楚和蜀汉开战之后,承宗更是长时间滞留在襄阳,又多次到两军交战临近的城池观察,甚至扮作读书人混入陷落的长沙,在长沙呆了一段日子。
回到京师之后,正好刚上叶邑辰广开言路,不论平民还是学子都可以上书言事,给国家的大政方针提意见。承宗便洋洋洒洒写了一份万言书,对军队的训练、建设以及战斗方式、作战方略等提出了许多卓有见地的见解。
他没有署自己的名字而是以化名递给了朝廷。所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承宗正是用这种方式尽自己一个读书人的责任。
至于朝廷采纳不采纳他的意见,承宗反而没有放在心上。想他一个无名小卒,朝廷大概也不会重视的。
却 没成想,仅一日之后,他的那份万言书就摆在了小皇帝叶敏昭的案头。“此人能够发前人所未发,见识这般奇特而有见地,没想到草莽之中藏有这般的英才!真乃是 不可多得的人才也!”叶敏昭看过之后龙颜大悦,像是发现了稀世珍宝一样,立刻叫了陈嘉进来:“查到这人是什么来头没有?趁着摄政王没有注意到他的时候,一 定要把这个人找出来,招徕到咱们这一方。”
无论什么时候都是人才难得。小皇帝现在举步维艰,人才对他来说更是珍贵无比。
陈嘉脸色有些古怪:“上万言书的这位,皇上您也认得!”
叶敏昭有些摸不着头脑:“朕认得?”
陈嘉点点头道:“这个人就是杨培实的孙子杨承宗!”
“是他?”小皇帝摇了摇头:“不可能!他才多大年纪,怎么可能有这种见识?”
“奴才初始也不敢相信。特意叫人反复调查了几次,最后证明这份万言书就是出自杨承宗之手!”
“是不是杨培实教他这么写的?”
“奴才开始也是这么想的!不过奴才查过之后,得知这份万言书没有经过任何人的润色,的的确确是出自杨承宗之手。”
叶敏昭神色微凛,不由得想起当年科场舞弊案的时候,在手执刀剑的御林亲卫的严密看守下,大多数学子连笔都拿不住,杨承宗不但一挥而就第一个交卷,更是被几位阅卷的大臣公推为第一。若不是之前有贿买考官的传言,他就是上一科的状元。
↑返回顶部↑
这大半年时间,他走遍了西南诸省,大楚和蜀汉开战之后,承宗更是长时间滞留在襄阳,又多次到两军交战临近的城池观察,甚至扮作读书人混入陷落的长沙,在长沙呆了一段日子。
回到京师之后,正好刚上叶邑辰广开言路,不论平民还是学子都可以上书言事,给国家的大政方针提意见。承宗便洋洋洒洒写了一份万言书,对军队的训练、建设以及战斗方式、作战方略等提出了许多卓有见地的见解。
他没有署自己的名字而是以化名递给了朝廷。所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承宗正是用这种方式尽自己一个读书人的责任。
至于朝廷采纳不采纳他的意见,承宗反而没有放在心上。想他一个无名小卒,朝廷大概也不会重视的。
却 没成想,仅一日之后,他的那份万言书就摆在了小皇帝叶敏昭的案头。“此人能够发前人所未发,见识这般奇特而有见地,没想到草莽之中藏有这般的英才!真乃是 不可多得的人才也!”叶敏昭看过之后龙颜大悦,像是发现了稀世珍宝一样,立刻叫了陈嘉进来:“查到这人是什么来头没有?趁着摄政王没有注意到他的时候,一 定要把这个人找出来,招徕到咱们这一方。”
无论什么时候都是人才难得。小皇帝现在举步维艰,人才对他来说更是珍贵无比。
陈嘉脸色有些古怪:“上万言书的这位,皇上您也认得!”
叶敏昭有些摸不着头脑:“朕认得?”
陈嘉点点头道:“这个人就是杨培实的孙子杨承宗!”
“是他?”小皇帝摇了摇头:“不可能!他才多大年纪,怎么可能有这种见识?”
“奴才初始也不敢相信。特意叫人反复调查了几次,最后证明这份万言书就是出自杨承宗之手!”
“是不是杨培实教他这么写的?”
“奴才开始也是这么想的!不过奴才查过之后,得知这份万言书没有经过任何人的润色,的的确确是出自杨承宗之手。”
叶敏昭神色微凛,不由得想起当年科场舞弊案的时候,在手执刀剑的御林亲卫的严密看守下,大多数学子连笔都拿不住,杨承宗不但一挥而就第一个交卷,更是被几位阅卷的大臣公推为第一。若不是之前有贿买考官的传言,他就是上一科的状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