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章(3 / 7)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叶敏昭这时候也反过味来了,他之所以落到了今天这个地步,陈嘉在其中没有起什么好的作用。

  正统灰溜溜地从避暑山庄日夜兼程赶返京城,同时派陈嘉带领上万精锐人马围攻真定卫。回到真定卫之后,李陵立刻就将兵权交给了叶敏瑜,他也明白,现在这种形式之下,他根本就没有叶敏瑜的号召力,他起来造反也完全没有合法性,为了不被朝廷轻易消灭,只有将兵权交给叶敏瑜。

  叶敏瑜用最快的速度整顿了真定卫,以四千人马诱敌深入,在真定卫数十里外的黑虎岭设下伏兵,将陈嘉的一万人马打得落花流水。陈嘉在亲卫的拼死保护下冒死突围,仅带着数百人逃脱。

  此战之后,叶敏瑜收编御林军八千多人,加上河北都指挥使司的一万多人,人马达到了两万多人,声势大震。与此同时,众人在真定卫召开了第一次军事会议,讨论下一步的起义军走向。

  有人建议趁着地方尚未就叛乱做好准备,立刻发兵攻打河北保定、邯郸等几个大城市,以此为基地逐步包围京师。更有人被这次以少胜多的战役激得信心爆棚,纷纷建议由河北直扑京师,只要拿下了京师,叶敏瑜就可以名正言顺坐上龙庭,那时候他们就都是开国的功臣了。

  叶敏瑜一阵苦笑。京师有精兵二十万,又城高墙厚,粮草堆积如山,莫说是他手中只有区区两万人,便是再多十倍也休想攻下大楚帝国的心脏。何况城里还有叶邑辰这位常胜将军。

  李陵提出一个方案,向北攻击大同、宣府一线,只要占住了这些长城一线的城池,就可以外联突兀,与突兀的大部族组成联军,借助突兀骁勇的骑兵帮助叶敏瑜夺回皇位。

  这个办法可谓十分狠辣,突兀和大楚这几年纷争不断,只要叶敏瑜振臂一呼,突兀人羡慕中原富庶的生活和灿烂的文明,只要叶敏瑜愿意和他们联手攻击内地,他们肯定愿意聚集在叶敏瑜的麾下,倒时候不费一钱一粮,就能聚集起以十万计身经百战的战士,日后叶敏瑜打下了京师,再回头对付突兀人就是了。

  这个方案十分诱人,也很有可行性,却被叶敏瑜毫不犹豫地否决掉了。请神容易送神难,借助突兀的人马攻打朝廷,就算真能成事,日后倒霉的也是老百姓。

  众人商议了一番,又拿出了两套方案,一是南下,一是东进。南下一条路是从河北出发,途径山东,直取南京。南京乃是□□龙兴之地,开国之初的首都,后来太宗登上大位,花了十八年的时间在北京修建了紫禁城,太宗晚年才将都城迁到了北京。

  南京现在是第二首都,地位仅次于北边的京师,政治上的地位尤其重要,若是能够拿下南京,就是无法打回北京,也可以和北京划江而治。

  这套方案的缺点就是南京距离河北千里迢迢,途中变数太多。一个不慎起义军就有可能全军覆没了。

  还有一个办法就是向东挺进,进军关中,控扼陕西。关中的好处在于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山川环抱,气势团聚。历史上有“百二秦关”的说法。意思是说百万之兵攻打关中,两万人足以拒之。

  若能取下西安,一统中原不敢说,割据一隅还是很有希望的。

  叶敏瑜苦思良久,决定挺进关中。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