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穆云翼自以为是确定了关系,每日跟高以纯拉手喂饭,高以纯对他也是比往日更好十倍,嘘寒问暖,比照顾儿子还用心。

  却说商益,自从考中了秀才,在县城里名声大震,又入了县学。

  这县学属于公办学校,有教谕一人,训导两名,而且秀才也是分等级的,其中第一等的是廪生,国家规定有名额限制的,一般府城是四十人,县城是二十人,而像望城县这样的大县则要多些,有二十五人,国家供养,每个月有六斗米,合每日两升,约等于后世不到四斤的样子,逢年过节还供给鱼肉。

  第二等为增生,这个跟廪生数量相同,也是二十五人,每日仅有一升米,年节也没有鱼肉,高学解原来就是增生。第三等为附生,人数不限,朝廷不给米肉,新考中的秀才大多都是附生。

  而且并不是中了秀才之后就高枕无忧了,而是还要考试,视考试成绩分定六等,第一等的可以升级,譬如从附生升为增生,或是廪生。第二等给些别的赏赐,都属于优秀的。第三等属于平常,不受赏也不受罚,第四等就要挨鞭子了,要是考了第五等,就得降级,廪生降增生,增生降附生,附生降青衣,第六等就要除名,革掉秀才资格。并且只有前两等才能够参加乡试,也就是说,每次望城县只有五十人有资格去考举人。

  县学里考试跟童试一样,也是三年两次,跟别人考秀才同时进行,评等之后,把当年新进的秀才编到里面,重新订位,穆云翼因为院试时候名次靠前,全省第七名,因此被排入了第一等廪生,每天都有两升米可领,也就是说,即便他现在仍和刚来时候一样穷得一无所有,也不会饿死了,而且每月月底,逢年过节,衙门还给他发鱼发肉,待遇是十分丰厚的。商益名词靠后,新入县学,便给排入附生之列,确实没有米肉可领的。

  县学虽然是秀才读书的地方,但大多数人都并不真正来读书,譬如高学解,他当时就在莲花乡另拜了先生,在那里求学,高学成则更是到府里求学,尤其是结婚之后,他岳父更是给他另找了先生教导他,其他秀才也大多这样,只有家境贫寒的,才到这里来读书。

  穆云翼并没有科举做官的打算,他考功名只是为了得个护身符而已,既然已经考中了,便没有了上进的动力,每日只在家里享福了。

  商益确实有上进的,每日上午都到县学里听教谕讲四书五经,认真学习,日子久了,也结交了些同窗好友,共有三人最与他相知,时常来往,喝酒结社,不在话下。

  他为人谦逊有礼,向来不狂三炸四,人又长得英俊挺拔,这两年吃得好喝的好,身体开始发育,个子蹭蹭地拔高,人也越发地稳重了,更兼在茶馆说书,积累了好大一批粉丝,人气直追穆云翼,这次得了功名,往来的都是读书朋友,秀才成群的,便更不得了了。

  他年方十七,正是青葱年月,潇洒温柔,少不得有人想要招他为婿的,偏偏他自己又从不露出这样的意思,那些女方家里就忍不住着人传话,或明示或暗示,要给他保媒。

  这些人家,有成算的,直接找穆云翼说,拐弯抹角,常常在穆云翼刚到茶楼的时候,就有人说:“小先生,你那大徒弟年纪也不小了,我给你们保个媒如何?”若是有意思便相看,若是不答应未说出女孩人家,也是无伤大雅。

  有那些没成算的,倒去联系商益的亲生父亲商满仓,商益那继母自己也育有一子一女,因听说商益中了秀才,嫉恨在心,早就逼着商满仓答应跟商益老死不相往来了,商满仓自然也只有扒着大门流泪叹气,不敢有丝毫答对。

  在穆云翼的眼里,十七岁的小男生,放在后世不过是个高中生,不过在这时候,男子十四五岁成家的都大有人在,商益现在已经算是“大龄青年”了,若要结婚也是顺理成章的,穆云翼把所有的女方都做了资料。

  第一步先看人家,他让云婆子和李双喜娘两个出马,挨家打探清楚,每家都有多少产业,有几口人,女方父母的脾气秉性都如何,直系亲属的风评怎样,毕竟“买猪不买圈”,一个不好,摊上一窝糟心亲戚,下半辈子可就成了折磨了,若是像高家这样的,便那女孩是个天仙,这亲事也是决不能做的,贫苦些没什么,人性不好是第一大忌。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