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1章 广告投资(3 / 5)
在剧本正式完成的那一刻,廖远忽然觉得一阵心悸,这种心悸他说不出是什么感觉,有担心,有恐惧,有迷茫,有疑惑,有恍然,也有失落。
一周后,当廖远把整整四五十页合成的剧本放在会议室的时候,电影《盗梦空间》项目正式成立。
林微音是第一次参加这样的公司会议,整个人阳光明媚,微笑动人,但看起来却非常认真,随身携带的笔记本上写满了会议要点。
在场众人谁都没法忽视这样的一个存在,因此连发表看法和讲话的时候都会故意慢一点,好让林微音记录重点,可以说是全方位的照顾了这位“老板娘”的工作。
这有些拖慢会议的进程,但廖远并没有说什么。
会议过后,安排下去的第一个任务就是拉投资。
《盗梦空间》需要巨大的投资来完成这个立项,在具体的核算过后,廖远发现,《盗梦空间》并不是一般的费钱,它需要超过13个亿的人民币来填补整个项目进度。
在一番推算过后,新元制作最终决定投入50%的资金,除了《海上钢琴师》结算下来的两亿人民币之外,剩下的资金,新元制作公司将会通过广告植入筹集,除此之外,廖远的个人演员片酬、导演片酬、编剧稿酬等,也会整合一下,填补进这50%的资金缺口当中。
因为《海上钢琴师》的成功,在最起初,《盗梦空间》的广告植入招募还是很顺利的,不过,当这些广告商得知《盗梦空间》是一部商业大片,并且投资高达十多亿,完全比肩好莱坞巨作的时候,一个个都打起了退堂鼓。
广告的价值体现在哪里?
自然是流量方面。
科幻大片的票价通常都比普通电影贵上一倍,即便如此,只要电影有好莱坞大片的制作水准,观众还是很买账的,照样能吸引流量。
可廖远从没拍过科幻片,在商业片领域也是从无战绩,更何况,本来他拍文艺片也只能算是初出茅庐,即便成就非凡,但陌生的领域,难道他就一定能够成功?没人敢肯定,或者说,即便再厉害,但廖远这一步是不是跨的有点大了?
如果失败,电影没有票房,那他们投入的广告费可就打水漂了。
人们心中质疑,显得有些缩手缩脚。
↑返回顶部↑
一周后,当廖远把整整四五十页合成的剧本放在会议室的时候,电影《盗梦空间》项目正式成立。
林微音是第一次参加这样的公司会议,整个人阳光明媚,微笑动人,但看起来却非常认真,随身携带的笔记本上写满了会议要点。
在场众人谁都没法忽视这样的一个存在,因此连发表看法和讲话的时候都会故意慢一点,好让林微音记录重点,可以说是全方位的照顾了这位“老板娘”的工作。
这有些拖慢会议的进程,但廖远并没有说什么。
会议过后,安排下去的第一个任务就是拉投资。
《盗梦空间》需要巨大的投资来完成这个立项,在具体的核算过后,廖远发现,《盗梦空间》并不是一般的费钱,它需要超过13个亿的人民币来填补整个项目进度。
在一番推算过后,新元制作最终决定投入50%的资金,除了《海上钢琴师》结算下来的两亿人民币之外,剩下的资金,新元制作公司将会通过广告植入筹集,除此之外,廖远的个人演员片酬、导演片酬、编剧稿酬等,也会整合一下,填补进这50%的资金缺口当中。
因为《海上钢琴师》的成功,在最起初,《盗梦空间》的广告植入招募还是很顺利的,不过,当这些广告商得知《盗梦空间》是一部商业大片,并且投资高达十多亿,完全比肩好莱坞巨作的时候,一个个都打起了退堂鼓。
广告的价值体现在哪里?
自然是流量方面。
科幻大片的票价通常都比普通电影贵上一倍,即便如此,只要电影有好莱坞大片的制作水准,观众还是很买账的,照样能吸引流量。
可廖远从没拍过科幻片,在商业片领域也是从无战绩,更何况,本来他拍文艺片也只能算是初出茅庐,即便成就非凡,但陌生的领域,难道他就一定能够成功?没人敢肯定,或者说,即便再厉害,但廖远这一步是不是跨的有点大了?
如果失败,电影没有票房,那他们投入的广告费可就打水漂了。
人们心中质疑,显得有些缩手缩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