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32)(6 / 6)
第一百零九章 电话来了
王老板果然是个能干事的,第二天一早,一边吩咐自己的二三十个人的小工厂开始运作,一边吩咐人招工。
打着秦思源他们说,高薪招工的牌子(实际上就比其他工厂多了三百块钱),让人骑着三轮车在附近各大服装厂走了几圈,一个上午就有十几个人报名,下午跑去和港台的几个朋友吃了一顿,晚上回来一数已经招收了四五十人了,并且多数还都是熟练工。
熟练工好啊!熟练工就可以和自己之前的那班人搞倒班制了。不过,为了下午刚刚接到的订单以及大老板之前给的那大批的订单,这八九十个人显然是不够了。
第二天早上又找个三个员工骑自行车出去跑一趟,一天下来招收了一百多人。连续三天,等秦思源要离开这地儿回去的时候,服装厂里已经有三四百的工人了。并且其中有三百多人都是能立即加入生产的。
这三四百人采用三班倒的制度,更是加大了工作效率。一个多星期后,港台那边就全部交货了。因为服装的确较于此刻的服装时尚又美观,再加上秦思源利用后世学的广告效应。让王老板给那几家服装店出了注意,搞了一个小规模的服装秀,港台那边的服装立刻变得供不应求。
有了港台那边的效应,七月底,服装进入内地的时候,再打着港台那边的旗号,买的就更好了。据说,广东本地的有不少人服装专卖店想要向王老板拿货,却因为内地和港台那边要的紧,看在朋友的面子上只能支出很少。
基本上紧紧是七月后半个月赚的,就将秦思源购买王老板的工厂钱以及服装服装所需要的材料钱给全部收回还翻倍了。
秦思源只是半个多月后跟着秦爸爸他们去进货的时候,再见到王老板,就见对方红光满面。
这真的不能不红光满面啊!因为有了秦思源这个大设计师,以及策划师,不说他们这个服装厂现在已经是六七百人的服装厂了,就是他朋友几个店现在也是跟着红火起来了。
朋友的店一红火,他每次只是拿百分之一的利润,也拿的手软啊,更别说,他每个月还有工资,年底还有分红!这可比他过去一年赚的多多了。
不久前,因为本地的服装商想要拿货,他在小老板直接示意下,直接在本地弄了个中等的服装店。又按照老板的吩咐装修设计了。要不了多久,就能正式开业了。
其实,这个时候王老板真的是高兴早了,等到一个月,两个月后,他知道自己老板居然是在将自己手下以及所供应的服装店,往高档精品服装打造的时候。那利润高的,真是让他睡着了都会笑醒。
而那个时候,他手里,光是当季和应季的服装设计就还有好十多种等着上市。这还没完,三四个月后,连燕京那边都有了自己的独家服装店。
半年以后,小老板一个电话打过来,让他培养一部分手工服装师傅。直接就将他们的服装,又提高一个台阶,誓要与欧美那些高等手工企业相媲美。 ↑返回顶部↑
王老板果然是个能干事的,第二天一早,一边吩咐自己的二三十个人的小工厂开始运作,一边吩咐人招工。
打着秦思源他们说,高薪招工的牌子(实际上就比其他工厂多了三百块钱),让人骑着三轮车在附近各大服装厂走了几圈,一个上午就有十几个人报名,下午跑去和港台的几个朋友吃了一顿,晚上回来一数已经招收了四五十人了,并且多数还都是熟练工。
熟练工好啊!熟练工就可以和自己之前的那班人搞倒班制了。不过,为了下午刚刚接到的订单以及大老板之前给的那大批的订单,这八九十个人显然是不够了。
第二天早上又找个三个员工骑自行车出去跑一趟,一天下来招收了一百多人。连续三天,等秦思源要离开这地儿回去的时候,服装厂里已经有三四百的工人了。并且其中有三百多人都是能立即加入生产的。
这三四百人采用三班倒的制度,更是加大了工作效率。一个多星期后,港台那边就全部交货了。因为服装的确较于此刻的服装时尚又美观,再加上秦思源利用后世学的广告效应。让王老板给那几家服装店出了注意,搞了一个小规模的服装秀,港台那边的服装立刻变得供不应求。
有了港台那边的效应,七月底,服装进入内地的时候,再打着港台那边的旗号,买的就更好了。据说,广东本地的有不少人服装专卖店想要向王老板拿货,却因为内地和港台那边要的紧,看在朋友的面子上只能支出很少。
基本上紧紧是七月后半个月赚的,就将秦思源购买王老板的工厂钱以及服装服装所需要的材料钱给全部收回还翻倍了。
秦思源只是半个多月后跟着秦爸爸他们去进货的时候,再见到王老板,就见对方红光满面。
这真的不能不红光满面啊!因为有了秦思源这个大设计师,以及策划师,不说他们这个服装厂现在已经是六七百人的服装厂了,就是他朋友几个店现在也是跟着红火起来了。
朋友的店一红火,他每次只是拿百分之一的利润,也拿的手软啊,更别说,他每个月还有工资,年底还有分红!这可比他过去一年赚的多多了。
不久前,因为本地的服装商想要拿货,他在小老板直接示意下,直接在本地弄了个中等的服装店。又按照老板的吩咐装修设计了。要不了多久,就能正式开业了。
其实,这个时候王老板真的是高兴早了,等到一个月,两个月后,他知道自己老板居然是在将自己手下以及所供应的服装店,往高档精品服装打造的时候。那利润高的,真是让他睡着了都会笑醒。
而那个时候,他手里,光是当季和应季的服装设计就还有好十多种等着上市。这还没完,三四个月后,连燕京那边都有了自己的独家服装店。
半年以后,小老板一个电话打过来,让他培养一部分手工服装师傅。直接就将他们的服装,又提高一个台阶,誓要与欧美那些高等手工企业相媲美。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