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6 / 7)
郑太后沉着脸:“若母后不许呢?”
明帝轻轻一哂,低沉道:“母后,朕是皇帝。”他可是大权在握的九五至尊,即使是郑太后的命令,他亦不一定会听从。以往不逆郑太后的意,只是因为事情没有触及他的底线,不代表郑太后可以影响他的决断。
听出明帝不驯的言外之意,郑太后沉默不语。知子莫若母,看明帝的架势,他是铁了心要立滕辉月为后的。
可是这件事一旦成了,整个元徵朝,会怎样看待明帝和滕辉月这一对舅甥?
郑太后的态度一软:“皇儿,阿樾是你外甥,比你足足少二十岁,还只是个天真不知愁的娃儿。你和他在一起,平白承担了乱-伦之名。你素来宠爱他,怎么忍心把这么沉重的名声压在他身上?”
明帝道:“齐氏有外族血统。先不论元徵立国前齐家曾有过子纳父妻、弟纳兄妻的习俗,单论立国后,皇祖父与诚策王妃,父皇与宁敏姑姑……”龙之逆鳞
郑太后喝止:“齐略!”怒得直接叫明帝的名字了。
明帝所提及的都是皇室辛秘。他的祖父高帝壮年时看上继室嫡子的正妃,也就是后来册封的诚策亲王妃,如今的诚策郡王齐华的生母凌氏。当时的凌氏正值孀居,守着唯一的儿子齐华低调过活,却被高帝秘密召见数次,成了高帝的禁脔。齐华当时也成了高帝最喜爱的孙子,甚至曾令高帝动过立为皇太孙的念头。只是碍于兴帝羽翼已丰,无法实现而已。高帝死后,凌氏遁入佛堂,轻易不见人。
而到兴帝这一代,他对一母同胞的妹妹宁敏公主齐沁的喜爱已经到了匪夷所思的地步。兴帝为了能经常见到齐沁,竟有意令张家举家迁至建康。若不是齐沁早逝,兴帝很可能会做出更为出格的事儿。从后来兴帝对齐沁一儿一女的恩宠中可见一斑。
这些都是郑太后和明帝心喧不已的事情,等闲绝不会说出口。
与此两件真正乱了常纲的辛秘相比,明帝与滕辉月之间的舅甥相恋,实在算不得什么。
明帝提及这一茬,郑太后就知道他之意已决,根本油盐不进。
“阿樾是朕的皇后。朕自会护他周全。谁敢对此事说三道四,朕绝不会善罢甘休。”明帝又道,声音肃杀。
从前明帝宠爱滕辉月,也是宠爱到极致。可旁人只当他们亲如父子,感情深厚,不作他想。如今郑太后回想起来,都禁不住苦笑。
真是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返回顶部↑
明帝轻轻一哂,低沉道:“母后,朕是皇帝。”他可是大权在握的九五至尊,即使是郑太后的命令,他亦不一定会听从。以往不逆郑太后的意,只是因为事情没有触及他的底线,不代表郑太后可以影响他的决断。
听出明帝不驯的言外之意,郑太后沉默不语。知子莫若母,看明帝的架势,他是铁了心要立滕辉月为后的。
可是这件事一旦成了,整个元徵朝,会怎样看待明帝和滕辉月这一对舅甥?
郑太后的态度一软:“皇儿,阿樾是你外甥,比你足足少二十岁,还只是个天真不知愁的娃儿。你和他在一起,平白承担了乱-伦之名。你素来宠爱他,怎么忍心把这么沉重的名声压在他身上?”
明帝道:“齐氏有外族血统。先不论元徵立国前齐家曾有过子纳父妻、弟纳兄妻的习俗,单论立国后,皇祖父与诚策王妃,父皇与宁敏姑姑……”龙之逆鳞
郑太后喝止:“齐略!”怒得直接叫明帝的名字了。
明帝所提及的都是皇室辛秘。他的祖父高帝壮年时看上继室嫡子的正妃,也就是后来册封的诚策亲王妃,如今的诚策郡王齐华的生母凌氏。当时的凌氏正值孀居,守着唯一的儿子齐华低调过活,却被高帝秘密召见数次,成了高帝的禁脔。齐华当时也成了高帝最喜爱的孙子,甚至曾令高帝动过立为皇太孙的念头。只是碍于兴帝羽翼已丰,无法实现而已。高帝死后,凌氏遁入佛堂,轻易不见人。
而到兴帝这一代,他对一母同胞的妹妹宁敏公主齐沁的喜爱已经到了匪夷所思的地步。兴帝为了能经常见到齐沁,竟有意令张家举家迁至建康。若不是齐沁早逝,兴帝很可能会做出更为出格的事儿。从后来兴帝对齐沁一儿一女的恩宠中可见一斑。
这些都是郑太后和明帝心喧不已的事情,等闲绝不会说出口。
与此两件真正乱了常纲的辛秘相比,明帝与滕辉月之间的舅甥相恋,实在算不得什么。
明帝提及这一茬,郑太后就知道他之意已决,根本油盐不进。
“阿樾是朕的皇后。朕自会护他周全。谁敢对此事说三道四,朕绝不会善罢甘休。”明帝又道,声音肃杀。
从前明帝宠爱滕辉月,也是宠爱到极致。可旁人只当他们亲如父子,感情深厚,不作他想。如今郑太后回想起来,都禁不住苦笑。
真是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