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5 / 7)
殷梨亭这句问话却不是无的放矢。因雪竹几年不语,七名师兄从不对她用那些需要对答的言语,又怕她一人在山上孤独寂寞,因此才有了念书给她听的举动。起初这么做的是素来心细的张松溪,后来几位师兄弟自然很快也学了去,每每有闲暇就带着《三字经》、《论语》、《孟子》这些去念。因雪竹年幼,几人原本也没有要以此开蒙的意思,只注意着不拿些乱七八糟的书去,也没有关注过彼此都念的什么。
张翠山摇头道:“我带去的是《三字经》。”
莫声谷虽比殷梨亭年幼几岁,却少年老成,此刻看起来竟似和殷梨亭差不多年岁一般。
少年利落地摇头,“不是我。”
殷梨亭愣愣地盯着树下的女童,似是不相信自己的小师妹刚才出了声。
张翠山思索片刻后忽道:“或许……是师父念给小师妹的吧。”
殷梨亭、莫声谷两人一听,皆觉有理,遂不再追问。
三人实不知此刻张三丰心中亦是惊喜交加,有惊,更有喜。三年之前他心有所感,出山门外,果然于雪中岩上捡到一名婴儿,根骨清奇,可说是天生道骨。他一见那女婴,便觉与己有缘,是以破例收徒。三年来,他虽不是亲力亲为,却也常挂念着这个孩子。雪竹几年不语,张三丰并不着急,在他看来,非凡之人,必有非凡之相,天予奇才,那么夺其言语也非不可理解之事。张三丰见七名弟子爱护幼徒,心中很是欢喜,有时他也会抱起雪竹到屋外任她静观花木星月,也会将道家典籍拿来一一读给她听。雪竹虽不言语,张三丰却能感觉到,当她聆听那些经典之时,确有所悟,而非茫然无知。
今日树下观花许久,张三丰感觉到怀中女童周身气息隐隐有所改变,以内力一试,不禁愕然。
这孩子竟已然经脉贯通,真气游走全身,内力小有所成,其中精纯不下旁人,而犹似太极一般回旋往复的气劲更是令人惊叹。
张三丰于三十岁上入道门,修道五十年余,悟得太极深意不过近年,而他这名弟子不过三岁却已触到了太极之意。
天生道骨,天赋奇才。
是以,张三丰有那一问。
得到答案后,张三丰怎能不开怀大笑。
大善,自然大善。
↑返回顶部↑
张翠山摇头道:“我带去的是《三字经》。”
莫声谷虽比殷梨亭年幼几岁,却少年老成,此刻看起来竟似和殷梨亭差不多年岁一般。
少年利落地摇头,“不是我。”
殷梨亭愣愣地盯着树下的女童,似是不相信自己的小师妹刚才出了声。
张翠山思索片刻后忽道:“或许……是师父念给小师妹的吧。”
殷梨亭、莫声谷两人一听,皆觉有理,遂不再追问。
三人实不知此刻张三丰心中亦是惊喜交加,有惊,更有喜。三年之前他心有所感,出山门外,果然于雪中岩上捡到一名婴儿,根骨清奇,可说是天生道骨。他一见那女婴,便觉与己有缘,是以破例收徒。三年来,他虽不是亲力亲为,却也常挂念着这个孩子。雪竹几年不语,张三丰并不着急,在他看来,非凡之人,必有非凡之相,天予奇才,那么夺其言语也非不可理解之事。张三丰见七名弟子爱护幼徒,心中很是欢喜,有时他也会抱起雪竹到屋外任她静观花木星月,也会将道家典籍拿来一一读给她听。雪竹虽不言语,张三丰却能感觉到,当她聆听那些经典之时,确有所悟,而非茫然无知。
今日树下观花许久,张三丰感觉到怀中女童周身气息隐隐有所改变,以内力一试,不禁愕然。
这孩子竟已然经脉贯通,真气游走全身,内力小有所成,其中精纯不下旁人,而犹似太极一般回旋往复的气劲更是令人惊叹。
张三丰于三十岁上入道门,修道五十年余,悟得太极深意不过近年,而他这名弟子不过三岁却已触到了太极之意。
天生道骨,天赋奇才。
是以,张三丰有那一问。
得到答案后,张三丰怎能不开怀大笑。
大善,自然大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