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二章 番外四(2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2)对因治疗:药物作用在于消除原发致病因子,彻底治愈疾病叫对因治疗,或称治本。

  对症治疗:指用药的目的在于改善症状称为对症治疗,或称治标。

  3)如何对待:发挥药物的对因治疗,是为了解除病因,消除疾病症状,防止疾病进一步发展。发挥药物的对症治疗,是为了发病症状,解除患某些情况下,对症治疗甚至是必不可少的。例如休克、惊厥、心力衰竭等情况就必须立即采取有效的对症治疗,此时比对因治疗更为迫切。综合治疗原则,使得以相辅相成,促使患病动物早日康复。

  案例二

  问题一

  1)受体:受体是一类存在于细胞膜、胞质或细胞核内,具有识别和结合细胞外特定化学物质,介导细胞信号转导并产生生物学效应的功能蛋白质。

  特性:特异性,高亲和力,敏感性,饱和性,可逆性,多样性。

  2)如何作用:药物作为配体,只能与其相应的受体结合,这是药物作用特异性的基础。药物的特异性作用起始于药物与受体结合,进而改变受体的蛋白构型,引发一系列细胞内变化,完成信号向下游转导,并使原始信息逐级放大,最终产生药理效应。

  分类:激动药,拮抗药,部分激动药,反向激动药。

  问题二

  1)根据受体蛋白结构、信息转导过程、效应性质、受体位置等特点,分为四类:配体门控离子通道受体、g蛋白偶联受体、具有酪氨酸激酶活性受体、核激素受体。

  2)自我调节:

  分为受体脱敏(加受体增敏)和受体调节。

  受体脱敏:受体的数量、亲和力及激发反应的能力可因受体分子结构或构型的修饰、细胞膜流动性改变或g蛋白的变化等因素而发生调节性改变。机体在长期使用一种激动药后,受体的敏感性逐渐降低,这一现象称作受体脱敏。敏现象被视为机体进行自我保护的一种负反馈调节,其机制可能是:

  1.受体发生可逆性的修饰或构象变化。最常见的是受体磷酸化导致g蛋白脱偶联。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