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八十二章 通俗艺术的大师(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作为影片的导演,在必要的时候,杜克从来都不介意站到前台推销自己,以便争取更多关注影片的目光。

  在中国最大的官媒提出专访的请求时,杜克只是稍作考虑,就同意了下来。

  几辆黑色的大众轿车停在了尚海希尔顿酒店门前,柴静推开车门,与导演和摄像师等节目组成员一起走进了酒店,然后到了约好的前厅休息处,一位助理正在这里等他们。

  “你们来得有点早。”

  那位中影集团的助理人员颇为客气的说道,“罗森伯格导演正在处理手头的工作,半个小时后,我会带你们上去。”

  “谢谢!”

  柴静跟对方客套了几句,坐在休息处的沙发上耐心的等了起来,她从皮包里翻出一本英文杂志,那是最新一期的《时代周刊》国际版,上面的封面人物正是她要采访的对象。

  翻开杂志,找到相关的页面,柴静认真看了起来,似乎想从太平洋对岸同行的采访中发现一些对她有帮助的东西。

  《时代周刊》的标题相当醒目——杜克?罗森伯格,举重若轻的电影大师。

  上个月,我们找了一个下午在变形金刚工作室里采访了他。

  杜克身形修长,步伐坚定有力,下巴和肩膀微微倾斜,很容易把他想象成一位骄傲的斗牛士,而杜克本人,正如马德里的那些斗牛大师一样,认为自己在满足观众这个行当里是位不折不扣的专家。

  在他鼎鼎大名的导演生涯中,杜克早就习惯了压力和激情,他向来以大手笔著名,各种超前的想法,好多好多大场面爆炸,你甚至觉得和他握手没有听到吱吱的引线着火声简直是个意外。

  他的电影有《生死时速》《勇闯夺命岛》《独立日》,都是些会让电影评论家认为“皮相胜过内在”的东西,而且向来也不是评论界欢迎的对像。

  好莱坞的各大公司却把他当成宝,因为他能一把抓住观众,把他们从家里的高保真家庭影院音响设备前拉开,带到电影院里来。

  或许这样的话更为合适,杜克是通俗艺术的大师,而非学院派泰斗。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