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三章 机器生命体(4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只是现在情况不同,《黑暗骑士》投入的巨额资金还没有回收,包括杜克的《变形金刚》和扎克?施耐德的《守望者》以及新的哈利波特等大作都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华纳兄弟不可能拿出过多的流动资金,通过各种机制筹集拍摄资金就成为了首要的选择。

  除了向全球各个地区的海外发行商预售影片放映权外,华纳兄弟还准备接受一些基金会的投资。

  自2004年以来,由投资机构发起电影基金,对某家好莱坞大制片厂一定时期内的电影项目进行投资成为一大潮流,这也被称之为‘拼盘投资’。

  如今这个年代,好莱坞各大制片厂早都收归于更大的媒体娱乐集团,好莱坞电影业的全球化趋势也日益明显,以“大投入、大制作、大营销、大市场”为特点的“高概念”电影成为好莱坞的主流。

  mpaa有过统计,1975年,美国电影平均制作成本为500万美元,到1987年,这一数字达到了2000万美元,到2007年,大制片厂平均制作成本已攀升至7080万,平均营销成本也达4590万美元,总成本已超过1亿美元。

  如此大的投资规模,即便是好莱坞大制片厂每年的自有资金也很难实现规模化生产。

  他们的母公司虽然实力雄厚,却不愿意投入太多资金在风险巨大的电影制作上,而且作为上市公司,谁也不希望自己的公司报表上有太多的债务记录,于是引入外部投资者成为好莱坞大制片厂的必然选择。

  不过在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较长一段时间内,好莱坞并未感受到太大的融资压力,因为随着录像带、有线电视、卫星电视、欧洲地方电视等新的电影发行渠道的兴起,好莱坞电影通过预售版权便能筹措到大部分资金。

  海外的一些政府为促进电影业发展提供的税收优惠政策,也为好莱坞的融资提供了很多便利,其中最特别是德国的一个政策,成为了被众多好莱坞公司利用的漏洞。(未完待续。。)

  ps:求月票和推荐票!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