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三十八章 技术先驱(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这套系统由布满在摄影棚顶部的上百个数字摄像机组成,形成一个捕捉舞台。

  摄像机通过追踪现场led灯打出的近红外光谱的反射,将捕捉到的数据传输到一套系统中,再将光谱的反射与演员的运动进行组合分析,得出整个镜头的立体模型。

  之后,这些数据再被映射到后期的计算机处理,从而令cg场景呈现出高度拟真的效果。

  如果单从技术上来看,这个世界所有的导演都要在詹姆斯?卡梅隆面前自愧不如。

  在杜克看来,这个片场暴君才是真正的电影奇才,即便那些拿金狮、金熊、金棕榈乃至小金人的导演再不服,哪怕那些影评人再贬低大船,都无法更改一个事实,对整个电影业的发展来说,詹姆斯?卡梅隆所做的贡献比他们要多得多!

  简单的在摄影棚里转了一圈,杜克并没有多待,准备离开的时候,他说道,“詹姆斯,如果有需要,可以直接打我电话。”

  “你对我很有信心?”詹姆斯?卡梅隆的话脱口而出。

  杜克耸了耸肩,“我们在《泰坦尼克号》上有过愉快而又成功的合作。”

  想到当年杜克在《泰坦尼克号》上对他的全力支持,詹姆斯?卡梅隆轻轻叹了气,说道,“《泰坦尼克号》的成功的确是一件让人满足的事,我在之后拍摄了数部纪录片,可以说已经基本脱离了原来的圈子,我需要改变一种工作和生活的方式,拍摄那样的电影是一件非常折磨人的事。”

  他比划了几个手势,说道,“我离开了近10年,我又回来了,我知道很多人在期待,也有更多的人在怀疑,我究竟还能不能拍电影?大家这样想再正常不过。”

  杜克只是看着他,这位远离主流电影圈的导演,似乎有些感慨。

  “《泰坦尼克号》的票房?的确是太好了,”詹姆斯?卡梅隆摇了摇头,很认真的说道,“我不认为《阿凡达》能打破《泰坦尼克号》的票房记录,我拍这部电影的目的也不是为了打破什么,更何况我也不认为未来数年内能有什么电影超过这个记录。只要《阿凡达》能够让你这样的投资方赚钱,我就感到很高兴了。”

  似乎詹姆斯?卡梅隆自己都没有信心。

  当然,如果不是3d和imax的快速发展,杜克也不认为《阿凡达》一定能跨过大船这道坎。

  票价的上涨是无法忽视的因素。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