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云南白药药方的最后归属(3 / 5)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这年头,怕的就是没有积极性。

  只要有积极性,那就一切都好办。

  当然,李奉来、尹根盛、邹火鸣三人的压力也非常大。因为,张准将他们三个获得收入,和钢的产量是完全挂钩的。他们三个是没有底薪的,只有提成。钢产量越大,他们三个的收入就越多。张准给他们的提成是每百斤钢一钱银子。如果钢产量一个月达到三千斤,三个人就可以总共获得提成三十两银子,均分下来,每个人都可以获得至少十两银子。

  想要获得更多的收入,三人就必须拼命的压榨其他铁匠的潜力,将钢产量不断的提升上来。有这样的刺激奖励,张准不担心三人不拼命的干活。他希望炼钢炉的钢产量,能够尽快的达到每天两百斤的极限。只有这样,护卫队才能更好的迎接更大的挑战。

  离开炼铁炉,张准正要回去红石滩,忽然看到几个尼姑,正在毛家屯的各家各户之间来回游走。这些尼姑里面,居然有几个很年轻,而且没有剃发,身上穿着白色的麻布僧袍,海风吹来,白衣飘飘。不少人身后还背着一个小背篓,里面装满了草药之类的东西。

  张准好奇的问道:“那些是什么人?”

  陪同张准到处晃悠的毛三爷说道:“崂山水月庵的人。”

  张准有些奇怪,若有所思的问道:“水月庵?”

  崂山有九宫八观七十二庵的说法,其中尼姑庵也不少。明朝的出家人都是持度牒的,需要有官方的批准,才能出家。因此,不存在出家人藏匿人口之类的情况。每个寺庙的出家人,一般都是几十个,甚至可能只有几个。动辄数百人的大寺庙,在崂山是不存在的。总的来说,明朝的出家人还是很守规矩的。崂山的出家人,口碑向来都不错。

  毛三爷说起水月庵,神情颇为恭敬,说道:“水月庵的师太,最擅长的就是医术,她们一直精研此道。每年的端午节、重阳节前后,水月庵的师太们,都会下山游历,顺便给附近的乡亲们治病。我爹的病,就是师太们治好的。要是没有他们,我很小的时候就没有爹了。”

  张准肃穆说道:“原来如此,失敬了。”

  在这样的乱世,有出家人愿意免费为老百姓治病,还真是难得。无论是出于什么样的角度,她们都是值得尊敬的。尤其是她们居然懂得医术,更是让张准颇感兴趣。乱世当中,医术难得啊!

  张准走过去,仔细观察一会儿,发现尼姑们拿出一些红色的药丸,还有一些白色的药粉。红色的药丸口服,白色的药粉则是外敷。看到红色药丸,张准忍不住想起了云南白药。不知道她们有没有本事将云南白药研究出来?要是将药方交给她们进行研究、生产,或许,这项灵药,将会提前四百年在大明朝出世。对于这个年代的人们来说,将是巨大的福音。

  张准若有所思,来到一个老师太的面前,恭敬的说道:“这位师太,请了。”

  他虽然不信仰佛教,平时也很少和僧人打交道,但是对于那些严守清规戒律的僧尼,还是发自内心尊敬的。当然,挂羊头卖狗肉的就算了。显然,眼前的这些清苦的瘦骨嶙峋的师太,是真真正正的出家人,值得他尊敬。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