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五章 千秋功过(4 / 5)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悉收河南地”,使今河套内外,大河南北的广大地区,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摆脱了兵祸的灾难。

  秦始皇还有一些不好说是功还是过的举动。比如修筑长城、驰道以及开凿灵渠。

  这些从今天看来都是好事。

  比如修筑长城,从今天看确实对于维护边疆稳定,维护祖国统一,甚至现在对于发展旅游业,都起过非常积极的作用。

  再比如修筑驰道,由于改善了各地的交通环境,确实对于改善国家各地区之间的经济和文化交流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再比如开凿灵渠,沟通了湘江、漓江,打通了南北水上通道,确实也具有重要的水利和交通意义。

  但是由于当时生产力和技术水平都很低,工匠们全靠肩扛手提,工作条件十分的艰苦,有不少人因此惨死。

  由于当时的劳役太重,工期紧,监工们采取粗暴的手段加快速度,导致死人太多,可以说这些伟大的工程都是由当时老百姓的尸体堆砌而成的。

  因此,这些事情都是利国利民的好事情,如果当时的统治者考虑到老百姓的承受能力,将这些事情分成几十年,上百年来做,绝对都是功在千秋的大好事。

  可惜的是,秦始皇有些急功近利,他希望在自己的还活着的时候就要完成这么多的大事情,完全不顾老百姓的死活,导致老百姓劳役过重,民生不堪重负,最后把这些应该是功在千秋的大好事生生办成了民怨沸腾的大坏事。

  我们再说一下秦始皇的过错。

  1.政治生态极为不正常。

  秦始皇在灭六国以后,自以为功高五帝,地广三王,居功自傲,不可一世,“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博士形同虚设,丞相、大臣只能“受成事,倚办于上”。

  群臣为了保官保命,都不敢说真话,“谩欺以取容”。这时候的政治生态已经不正常到了极点。

  秦始皇听不到真话,只能凭自己的喜好做事,毕竟一个人的能力有限,必然会导致许多错误发生。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