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约定三生(4 / 5)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而后秦仙傲、段海峰亲自撰文,对这本书给予了让人感觉疑惑的高度评价,甚至将李清照称之为遗传学的奠基人。

  一门学科的奠基人,这样的评价无疑吓住了很多大学问家。

  很多做学问的也真正开始重视起这本书来。

  又半年,司马康发现在黑暗中摇动一个气压计的水银柱,就可以在大气压测量实验真空中观察到一种独特的磷光。这一奇特现象引来武道界很多学问家的猜测,最后董汐严给出了解释,她用实验证明,这种现象起因于水银摩擦玻璃管壁而生成电。

  五个月后,刘琴在实验中发现经摩擦产生的电能够传递,又一个月后,她再次提出电在某些物体中能够穿透,在某些物体中却不能够穿透,因此刘琴将这些物体一称为导体,一称为绝缘体。

  司马康、董汐严、刘琴对电的研究引起了大量的学问家的兴奋,像司马光、程颐、王安石、慎独、苏轼、沈括等很多敏锐的智者都意识到了一点——

  自物理、化学之后,电这个东西可能是一门不亚于物理力学、化学元素的新的重大课题,而且这一个课题与物理、化学被秦仙傲、段海峰给霸占了最优秀的成果不同,是一门新鲜的,亟待挖掘的大课题。

  程颐在他的文章《电学史上新进展》中描述了一种起电机,引起了很多人制造出了各式各样的起电机,而后摩擦电的其余现象如电火花具有引燃作用等等也相继被发现。

  电的制造,电的贮存,电的使用,甚至电的性质……一个个学问家沉浸在这一门新学科里,当然化学、物理上的研究很多人并没有放下。

  而段海峰也于报上发表了很难得的文章,提到了一个现象,利用摩擦起电方法使氮氧化合等方式吸收多少余的氧气后,发现有残留下微小气泡。

  没多少久,段海峰发表第二篇文章,用分光镜在太阳光谱中发现了氦。

  接着段海峰发现空气中分离出来的氮气密度大于从化合物中分离出来的氮气密度。

  …………

  段海峰不时发表一篇文章,化学中因他的实验和文章被发现的新元素也越来越多。

  清风庄园书房中,三个美若天仙的女子都狠狠瞪着桌子前的青年。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