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中国可以说不(下)(3 / 9)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以前易青和孙茹、李想等人,最喜欢来这里淘片,每当找到一些非常古老珍贵的电影,就会兴奋的拿回去在同学面前炫耀好几天。有一次易青在这里淘到一张梅里菲斯的《党同伐异》??比易青的父母还老的电影,艺术大师地经典作品,花掉了一千多块钱,要不是后来向孙茹借钱。他和依依那个月差点要喝西北风去了。

  易青在街口一家早点铺子喝了一

  一碗热乎乎的炒肝,吃了个炸焦圈,惬意的端着一杯豆浆,悠闲自得的从街口第一家店面逛了下去。

  记得许多年前。这里每家店都是琳琅满目地盗版影碟,公开大规模的、整条街的在卖,也没有人管,可过了这许多年,盗版明显少的多了,而且店家也有意识的把正版碟和盗版分别放置,隔开不同的区域货架来卖。

  易青见许多店里正版货架一点不比盗版货架少,就有意识的打听了一下——据说现在的行市,已经不象当年那样盗版畅销,正版无人问津;而是正版和盗版的销量都差不多。而且越是群众口碑好的电影,正版越好卖。

  易青在货架上看了看。张一谋、冯小刚、黎安等人今年地新片都在货架上,有正版的也有盗版的。他随手拿起一张正版地和一张盗版的做了一下比较,单从包装卖相和附加服务上。正版碟就比盗版的要好了不知多少倍。

  而且随着这几年行业合理化程度越来越高,正版碟的价格不但没有随着物价上惩,反而便宜了一些,一张正版电影dvd只要八十多到一百五十元,而且往往有附送海报和明星照片、拍摄花絮之类的。有地还送些明星头像书签之类的小礼品。

  相比之下,盗版制作粗糙,包装粗俗不说。里面的碟片也是以能看清晰画面和能看懂剧情为质量指标地产品,跟正版碟的那种注重色彩光感层次与像素的质量简直有天壤之别。

  相比之下,真正懂得看电影的人当然会选择精美上乘的正版货。虽然盗版只要十元十几元一张,但是对于现在一个卖煎饼的小贩月收入四五千元的基础民生水青来说,大家恐怕对这几十元的差价也不是那么看重。

  尤其是20后的这一代观众成长起来逐渐成为社会地主要消费力量之后,他们的欣赏水平、消费水平更高,盗版影碟的市场更被进一步压缩了——生产力越往高了发展,民生消费越趋向精品化,这也是一个社会基本规律。

  易青买了两张黎安导演和张一谋的正版新片。随手放在大衣口袋里,一路逛下去,一路赞叹不已。整天在办公室里听那些抽象的市场分析、统计报告,还真不如自己用双脚亲自来街市上走一走,得到的信息更为生动和印象深刻。

  他隐约预感到,对于行业与市场而言,盗版产业抵御外国资本的优势渗透的历史使命已经快要结束了。执政党下的这步大棋,今天看来非常的成功,那么接下来,恐怕是要渐渐收网了吧!在初级阶段要想和世界接轨,实现技术和资讯的共享,纵容盗版虽然有点赖皮,但是不失为一个无奈之外的好办法,现在随着产业化的步伐加快,中国和国际的差距越来越接近,盗版又反过来大大阻碍了中国经济,所以,估计要不了几年,全国性打击盗版的种种措施就要出台了吧?

  易青出了新外大街,走上去往北太平庄荆门桥的大道,这一路都是他上学时最熟悉的地方。路边的几家小食店,经营了这么多面居然还开着。

  刚才他在音像一条街就不止一次被人认了出来,此时故地重游,更是连连被旧相识惊奇的叫住。有一家祟肉泡馍的店主,居然还留下了他当年和依依一起在店里吃饭时的照片,大大的裱了挂在中堂,招揽生意。

  幸好他只是名导演不是明星,没有引起围观了之类的,签了几个名之后就笑呵呵的离开了。这一带大抵因为电影学院的缘故,几年前电影文化的氛围就非常浓郁,短短的一条街就开了两家电影院。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