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七章 乘胜追击(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至于燃油,主要供军队使用,也非常重要。

  韩军这么一搞,黄峙博不得不从更加现实的角度考虑问题,即在光复平壤后,志愿军有没有必要再接再厉,向开城进军。

  打不打开城不是问题,在何时打才是问题。

  当时,在志愿军司令部里,这个问题也存在很大的争议。

  大部分参谋都认为,在已经取得了重大胜利,特别是在第2步兵旅投降后,已经达到了全歼美军四个主力师的战役目的,还实现了光复平壤的战略目的,因此没有必要立即攻打开城。

  只是,仍然有一部分参谋认为很有必要立即攻打开城,而且以高级参谋为主。

  最积极的,就是戚凯威、母祁铁、杨禹方、周渝生与牧浩洋。

  不管怎么说,他们最接近黄峙博,也最清楚总司令的想法。战役结果已定,黄峙博却迟迟不肯下达收兵命令,表明他也在考虑这个问题,而且更加倾向于立即攻打开城,而不是等联军缓过气来后再动手。

  客观的讲,五个高级参谋并不是完全认同黄峙博的想法。

  当时,连戚凯威都认为,有必要让作战部队缓口气,没有必要立即攻打开城。联军遭到重创后,短时间内无法恢复元气,仅凭韩军那点战斗力,根本守不住开城,所以完全可以让部队暂时休整一下。即便情况有变,也可以立即组织前线部队,在联军增强防御之前向开城发动进攻。

  只是为了照顾总司令的面子,五个高级参谋都没有提出反对意见。

  事实上,与黄峙博相处了这么久,五个高级参谋都认识到,只要黄峙博打定主意,谁也改变不了。

  黄峙博没有立即下达命令,表明他还在犹豫,但是不表明他没有主见。

  也许,他只是在等待时机,或者说等待准确的战场情报。

  让黄峙博下定决心的,也正是一份由二部送来的情报。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