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八章 东线起波澜(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只是“好马要好鞍”,要把t-80的性能发挥出来,需要很多条件。

  在防护上,t-80只能应付二十世纪九零年代以前的穿甲弹,要想对付性能更加先进的穿甲弹,必须使用外挂装甲,比如非常有名的“反应”式爆炸反应装甲,而俄军的t-80就配备了第四代爆炸反应装甲,连同坦克的主装甲,炮塔正面对付聚能弹的能力相当于一千四百毫米均制轧制钢板,对付动能弹的能力也达到了八百五十毫米的水准。韩军得到的只是第一代爆炸反应装甲,仅把对付聚能弹的能力提高到了九百毫米左右,几乎没有对付动能弹的能力。

  也就是说,韩军的t-80在志愿军坦克发射的穿甲弹面前,防护水准在四百五十毫米以内。

  这个防护能力,只能勉强应付使用老式穿甲弹的一零五坦克炮。

  要知道,志愿军的主战坦克,全都配备了一二五坦克炮,而且使用的全是长径比在三十左右的新式钨合金穿甲弹。

  在三十度着角的情况下,这种穿甲弹能打穿六百五十毫米以上的钢板。

  这还是平均水平,99改已经配备了第二代贫铀合金穿甲弹,基本配备也是第三代钨合金穿甲弹,在通常交战距离上,前者的穿甲能力达到了惊人的八百五十毫米,足以与美军最新式的m829穿甲弹媲美,而后者的穿甲能力也在八百毫米左右,与德国的dm53穿甲弹相当,可以说是世界上最犀利的穿甲弹。

  攻防对比,在96与99改面前,t-80完全处于下风。

  事实上,问题还不止如此。

  与99改相比,t-80还有一个非常明显的缺点,即弹药极易在中弹后殉爆。

  因为把弹药存放在车体内,没有完善的隔离系统,殉爆几乎是俄制坦克的通病。在二十世纪九零年代的海湾战争,以及后来的两次车臣战争中,俄制坦克的表现都不大好,主要就是由此造成。

  韩军接收t-80后,做过测试,也试图进行改进。

  只是,两百辆t-80确实少了一点,而且韩军主要把这种坦克用做假想敌,没有打算在实战中使用,也就没有动大手脚。

  当时,韩军只为t-80换上了美制的灭火抑爆装置。

  这也可以理解,在接收t-80的时候,韩国正在加紧研制k1a1,并且把服役的k1升级为k1a1,随后由着手研制更加先进的k2,还在努力打开国外市场,所以韩国的军火商没有多少力量改进t-80。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