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135)(6 / 7)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老祖宗不认识太多的矿,但是像煤铁铜这种能用得到的物件儿不在其中,如果不会开矿,铜钱的铜哪儿来?铸造的兵器从哪儿来?

  喀尔喀三部南迁之后,山西的位置更加重要,这里前些年设置了大同右卫建威将军,负责管理土默特左右两翼,伊克昭盟郡王、准格尔、达拉特、鄂托克、乌审、杭锦、札萨克七旗,乌兰察布盟四子王、达尔罕、茂明安、乌拉特前、中、后六旗,还有察哈尔右翼正黄、正红、镶红、镶蓝四旗的垦殖区域,蒙古人不擅长种地,很多事情都得地方官上心找人手把手来教。

  不过山西本地正儿八经种地的百姓也不多,这里的习俗和别的地方不一样,别的地方是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这里最优秀的青年才俊不会考科举,而是将精力投入到经商之上。

  山右积习,重利之念,甚于重名。子弟之俊秀者,多入贸易一途,其次宁为胥吏。至中材以下,方使之读书应试。

  最受欢迎的是经商,然后是种地,再然后是谋入营伍,最后才是读书考科举。

  所以山西商人很有钱,别的地方穷。胤祈接了一句,听胤禟说,民间已经形成一种共识,那就是晋商的钱比国库多,可见他们有多有钱。

  太子笑了一声,换了个姿势靠在车厢上,张先生给你讲过王荆公和司马温公之间的矛盾吗?

  讲了他们两个的党争。胤祈点点头,坐正了身子回答问题,王荆公要改革,司马温公不同意改革,他们两个当时闹的很厉害,不过我刚学到这里,师父只讲了他们俩的争斗,还没讲原因。

  太子点点头,继续问道,那你觉得他们俩谁更有道理?

  胤祈想了一下,皱着眉头答不上来,似乎都挺有道理,师父说他们俩的出发点都是让百姓过的更好,争执只是政见不同,私底下还是好朋友,谁都有道理,但是最后好像谁都没成功。

  他想不出该怎么解释,脑袋瓜急速运转,自个儿想不出来于是开始搜资料,这上面怎么说来着,正见相争,无关人品,他们俩都是君子,不像后来的索额图、额

  不像索额图和明珠,党争只为一己私利?太子笑了出来,帮他把后面的话补上。

  第147章

  天气一天比一天冷,午后的阳光弥足珍贵,胤祈吃完饭后昏昏欲睡,刚才的问题随着饭菜吃进肚子里,全都忘的一干二净。

  太子爷将小祖宗送去马车里睡午觉,招来随行的侍卫安排进城的事情,他们离太原府只有不到一个时辰的路程,路上没有耽搁的话,晚上就能进城住客栈。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