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3 / 5)
不过这个时候大家似乎没有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的观念,民族关系比较微妙。加之当地民风彪悍,并不服管教,镇南王府说话或许还不如他们的族老好使。
历代镇南王,都是皇帝赐婚,王妃都是汉人,大部分都是京城过去的高门贵女,但侧妃妾室就不好说了。
老王爷没有嫡子,如今这位镇南王也就是谢汲的父亲并非嫡子,母家是木乞人,同他育有长子的侧妃也是。
“当年朝政不稳,加之初代镇南王有反心,当初宣帝,”他说到“宣帝”二字的时候顿了顿才继续说,“宣帝将他封在滇西同时镇压了两方。”
这事读书人都知道,不过这背后的缘故,一般先生不会多说,即便是宣和他们在上书房读书的时候,先生也不会明着说。
“朝廷对镇南王府素来优待。”
这是事实,不过谢淳这个小时候被镇南王世子欺负过的人说起来怎么就那么惨呢?
不用谢淳多说,宣和也懂了,捧杀么。不纵容不犯错,怎么找理由整治?
《君临》之中谢淳不就是这么做的?纵容,甚至诱导。
两边起兵的时间过于巧了。
谢淳入京之后根本不带停的,连登基大典都没办,直接领兵南下一路镇压。
连年的自然灾害,各地百姓都不好过,许多人流离失所,成了难民。
流窜各地就成了流民,流民一多就要生变。
民不聊生,这口锅当然是皇帝来背,谢淳最大的优势就是他姓谢,他是燕王,在边地声望高,他起兵简直是占着大义,出来拨乱反正的,民心所向。
宣和点点头,不过滇西的局势,他现在就已经料到了吗?
↑返回顶部↑
历代镇南王,都是皇帝赐婚,王妃都是汉人,大部分都是京城过去的高门贵女,但侧妃妾室就不好说了。
老王爷没有嫡子,如今这位镇南王也就是谢汲的父亲并非嫡子,母家是木乞人,同他育有长子的侧妃也是。
“当年朝政不稳,加之初代镇南王有反心,当初宣帝,”他说到“宣帝”二字的时候顿了顿才继续说,“宣帝将他封在滇西同时镇压了两方。”
这事读书人都知道,不过这背后的缘故,一般先生不会多说,即便是宣和他们在上书房读书的时候,先生也不会明着说。
“朝廷对镇南王府素来优待。”
这是事实,不过谢淳这个小时候被镇南王世子欺负过的人说起来怎么就那么惨呢?
不用谢淳多说,宣和也懂了,捧杀么。不纵容不犯错,怎么找理由整治?
《君临》之中谢淳不就是这么做的?纵容,甚至诱导。
两边起兵的时间过于巧了。
谢淳入京之后根本不带停的,连登基大典都没办,直接领兵南下一路镇压。
连年的自然灾害,各地百姓都不好过,许多人流离失所,成了难民。
流窜各地就成了流民,流民一多就要生变。
民不聊生,这口锅当然是皇帝来背,谢淳最大的优势就是他姓谢,他是燕王,在边地声望高,他起兵简直是占着大义,出来拨乱反正的,民心所向。
宣和点点头,不过滇西的局势,他现在就已经料到了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