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千六一节 儿子的婚事(二)(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众人暗暗称奇,安心不提。

  韦晞此话是有由来,市面上出现了一本封神演义,讲述的是商周交替,三教共签封神榜,封神之事,虽是小说,已成为道家经典。

  大家方才知道神仙界的秘闻,才明白神仙的来由,于是按照神位,各自供奉。

  小说中有地风水火可立世界之说,韦晞如此说,是豪气干云!

  作者是“佚名”,但许多人认定是韦晞所著。

  十二月十八日,女皇为防止身后太子女与武姓不相容,令太平公主、韦晞、相王李旦与武三思、武攸暨等作誓文,告天地于通天宫,铭之铁卷,藏入史馆。

  武则天是武姓,当时武承嗣劝她说“今上姓武,岂有天子不为武姓之理?”

  确实有理!

  一旦武则天大行之后,外姓天子岂会看顾武姓之理!

  但给武家人登基,又存在着武则天和她先夫李治不能进庙接受供奉的大麻烦:

  “岂有侄子为姑母立庙的,你们找出一个例子给我们看看!”结果是没有一个例子。

  “岂有儿子在,立侄子接继家产的?”结果是哪怕再叫得响亮的武家人,也不会让自家的侄子接掌家产。

  为了解决将来武家人与李家人可能发生的冲突,武则天煞费苦心,要他们对天地立誓,两家和谐,相亲相爱,相互扶持,不得争执!

  除了誓言,这边加强了韦晞和太平公主在神都的存在(她不这样做,没兵在手韦晞决不会进京!)再提拨武三思为同凤阁鸾台三品(拜相)兼天官尚书(吏部尚书),将亲王不得封相,以免权大的顾忌甩一边去。

  时人诘问,武三思自辩道:“韦晞亦为亲王,却掌西军,怎么说?!”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