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七章(4 / 8)
有了澄阳手忙脚乱的经验,韶声到临昌后,堪称如鱼得水。
当然,从澄阳带来的担夫,在尉陵便使他们散了。
如今跟随来临昌的人马,最远也只是从江州召集来的。
元宝从澄阳发出的信,已经送到了吴移手上。
而他们顺利赶到临昌的消息,也快马加鞭地发出了。
因一路上都有充足补给,每经一城,都有新的担夫候着,行军速度便比平常快上许多。
比预想中到达江畔的时间,要早上十几天。
即使是这样,大军到达临昌前,韶声便准备好了一切。
常在军中行走之人,经验确实是很丰富的。
韶声不禁又一次感慨。
随她而来的军士,很快便吸取澄阳的教训,想出了新法子,使临昌筹粮之事,少了许多阻碍。
其中最重要的一桩便是:
他们与临昌官府约定,每一日只收指定地方来的人马。由每处甲长保长领着,按规矩登记进仓。
如此,既免了百姓蜂拥而至,也不至于因粮卸不下来,运不出去,叫人干等。
刚开始时,韶声没见过,心里放不下,便独自溜去县衙看过一眼。却因没和元宝同行,负责收粮的人不认识她,反遭一通斥责。
↑返回顶部↑
当然,从澄阳带来的担夫,在尉陵便使他们散了。
如今跟随来临昌的人马,最远也只是从江州召集来的。
元宝从澄阳发出的信,已经送到了吴移手上。
而他们顺利赶到临昌的消息,也快马加鞭地发出了。
因一路上都有充足补给,每经一城,都有新的担夫候着,行军速度便比平常快上许多。
比预想中到达江畔的时间,要早上十几天。
即使是这样,大军到达临昌前,韶声便准备好了一切。
常在军中行走之人,经验确实是很丰富的。
韶声不禁又一次感慨。
随她而来的军士,很快便吸取澄阳的教训,想出了新法子,使临昌筹粮之事,少了许多阻碍。
其中最重要的一桩便是:
他们与临昌官府约定,每一日只收指定地方来的人马。由每处甲长保长领着,按规矩登记进仓。
如此,既免了百姓蜂拥而至,也不至于因粮卸不下来,运不出去,叫人干等。
刚开始时,韶声没见过,心里放不下,便独自溜去县衙看过一眼。却因没和元宝同行,负责收粮的人不认识她,反遭一通斥责。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