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1章(2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京城之行,让她和姚教授结成了忘年交。回来后,两人仍旧是通过书信来往,但已经不用通过周思恬了。

  姚教授以为一些学术上的问题,还是形成文字比语言更为直观,偶尔事情紧急的时候会用电话。不过他也偶尔会抱怨书信的迟慢,电话讨论也不如面对面那样方便。

  周徽嵐只能安慰他,等她上大学后就不用这么麻烦了。

  其实还有个办法,就是等以后科技进步了就不用那么麻烦了,买个录音设备,通话时他们声音外放,最后让他的助理或者带的学生帮忙将录音整理成资料就行了。

  凭着两人如今的交情,周徽嵐要个进修名额,于姚教授而言就是一通电话的事,当然,进修的学校不能和京城大学相比就是了,但他挑选的学校也是不错的。至少就目前而言,这事黄绪宁依靠自己是办不到的。

  对于她的安排,周郢点头,“这样也好,这事我会和他说的。”

  稍晚,黄绪宁从周郢口中得知了她为他做的打算后,沉默了。

  当初弄韩海时,是周郢私下里找到他的,让他配合他们的计划。

  一开始黄绪宁只想报仇,没想那么多,机会给他他就干!只要能扳倒韩家,事业什么的牺牲就牺牲了,反正不干这行也能干别的。

  后来他果然通过与他们配合,将韩海给送上了刑场。接着更是凭着一篇报道将韩惠竹拉下妇联主任的位置。当然他也首当其冲,受到了他们的报复。

  说实话,他达到了自己的目的,当时也做好了被人用完即扔的心理准备了,却没料到他们的一次邀请,让他通过一篇对大兴村对打田机的报道又让他的事业重新焕发生机。

  这次的事,是他私自干的。吴昊找到他时,他是深知对方就想利用他。但机会难得,他没办法拒绝,他甚至没有知会周郢他们私下就干了。他当时也是存了替他们铲除共同的敌人韩惠竹这个祸根一劳永逸的想法。

  没想到啊没想到,最终周惠兰还会拉他一把,给他争取到了这么一个机会。

  黄绪宁拿走了周郢手中的推荐函,走了,声音传来,“替我谢谢她,几次援手之情,我黄绪宁铭感于心,必不辜负!”

  后来,当黄绪宁自己创办的报社成为了国内知名媒体时,人们发现,每逢有涉及周徽嵐,这家报社都是倾尽全力地相护:而周徽嵐的许多研究成果和新闻都交由他的报社独家报道。二者在某种程度上可谓是相辅相成,互为倚仗。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