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门科举奋斗日常 第194节(5 / 7)
这一年,他去问女儿,却得到了一句:我又不着急。
好吧,于是陈延和茵茵决定,这女儿,再养几年也罢,无所谓。
精彩的一年过去,翰林院中,新人出头,陛下也有了新的偏爱的少年郎,不过陈延依旧是所有人中,被点的最多的。
……
如水的时光就这样悄然的过去。
四海升平,天下无大灾,虽然陛下偶尔昏聩一下下、偶尔小心眼一下下,但历史的车轮宽广,并不在乎小小的路不平。
在陈延的眼中,大名朝依旧急速发展着。
因为前期书塾的铺垫,加上粮食并不紧缺,边境太平,识字的人变得越来越多,工匠也变得越来也多。
工匠一多,各种各样的发明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而文字令人的见识增长,我朝又并不限制行商。
许多心思活泛的人背着本地研究出的新器具,前往其他各地,互相贸易往来,经济也变得格外发达。
陈延站在高高的山峰之中看着下面的一切,感觉到名朝已经很解决他记忆中的宋朝了。
只是大名比大宋更完美一些,没有重武轻文,武将还保持着相当的地位。
他想,自己有生之年,会不会真的迎来小资本主义经济的稍稍萌芽呢?
他不知道,只觉得,如果一直这样下去,民智开放、后面的几任君王又不给力,可能民众真的会起义。
在陈延的胡思乱想之中,偏居一隅的大名,忽然迎来了海上的客人。
↑返回顶部↑
好吧,于是陈延和茵茵决定,这女儿,再养几年也罢,无所谓。
精彩的一年过去,翰林院中,新人出头,陛下也有了新的偏爱的少年郎,不过陈延依旧是所有人中,被点的最多的。
……
如水的时光就这样悄然的过去。
四海升平,天下无大灾,虽然陛下偶尔昏聩一下下、偶尔小心眼一下下,但历史的车轮宽广,并不在乎小小的路不平。
在陈延的眼中,大名朝依旧急速发展着。
因为前期书塾的铺垫,加上粮食并不紧缺,边境太平,识字的人变得越来越多,工匠也变得越来也多。
工匠一多,各种各样的发明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而文字令人的见识增长,我朝又并不限制行商。
许多心思活泛的人背着本地研究出的新器具,前往其他各地,互相贸易往来,经济也变得格外发达。
陈延站在高高的山峰之中看着下面的一切,感觉到名朝已经很解决他记忆中的宋朝了。
只是大名比大宋更完美一些,没有重武轻文,武将还保持着相当的地位。
他想,自己有生之年,会不会真的迎来小资本主义经济的稍稍萌芽呢?
他不知道,只觉得,如果一直这样下去,民智开放、后面的几任君王又不给力,可能民众真的会起义。
在陈延的胡思乱想之中,偏居一隅的大名,忽然迎来了海上的客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