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时王谢 第28节(6 / 7)
过去他与父亲兄弟私下里议论时政局势,没有一次能像这样看法相合,让他第一次觉得政治中不只有险恶风波,还有明朗美好之处。
末了,听她道:“谢郎智珠在握,履敌国如境内,涉弱水如平地,在下佩服。然而乱世毕竟多变故,所谓千金之子,坐不垂堂;白龙鱼服,见困豫且。谢郎既有大才,还请保重自己,勿要轻涉险地。”
其实是很寻常的客套话语,类似的话谢安听过不止一次,并不放在心上。
然而,对上她平静却凝注的眼神,他心里一甜,忍不住想:
她在关心我呢。
直到告辞离开的时候,他还有些晕乎乎的,坐到车上以后用浸了寒气的袖子掩住脸,好久才移开袖子,用平常的声音命令车夫驾车。
她的官位又升了,名望也非昔日可比。
做了那么多,不过是为了能堂而皇之地登门拜访,得她高看一眼而已。
#
送走客人,王琅翻看那本李秀手书的集子,心里在想黄易把平阳昭公主取名为李秀宁,是不是就受了李秀的影响。
和后来镇海南的冼夫人不同,李秀并不是宁州土著,而是益州广汉郡人,曾祖父李朝是蜀汉时期著名的李氏三龙之一,家族世代在蜀汉为官,是蜀汉地区的士族。手书的字迹是官吏常用的隶书,内容称不上有文采,但条理清晰,词能达意,是她治理宁州的心得,还有她在宁州筑造天城的记录。
按谢安所言,那座城池现在被宁州百姓称为天女城,表达对她的崇敬爱戴。
印象里谢安原本就欣赏有奇节的女子,他次兄谢据之妻是太原王氏女,驳他的面子把儿子带走,他不仅不生气,反而称赞:“家嫂辞情慷慨,致可传述,恨不使朝士见!”梁祝故事在会稽流传,他听说之后为祝氏女奏请敕封为义妇。
游历益州期间听说了李秀事迹,特意上门去拜访,又为她在建康宣扬,确实符合他的性格。
不过她可不记得谢安有郦道元那样的爱好,东晋也不像北魏时期那样有条件让人四处考察山川,毫无疑问是受她蝴蝶效应的影响。
↑返回顶部↑
末了,听她道:“谢郎智珠在握,履敌国如境内,涉弱水如平地,在下佩服。然而乱世毕竟多变故,所谓千金之子,坐不垂堂;白龙鱼服,见困豫且。谢郎既有大才,还请保重自己,勿要轻涉险地。”
其实是很寻常的客套话语,类似的话谢安听过不止一次,并不放在心上。
然而,对上她平静却凝注的眼神,他心里一甜,忍不住想:
她在关心我呢。
直到告辞离开的时候,他还有些晕乎乎的,坐到车上以后用浸了寒气的袖子掩住脸,好久才移开袖子,用平常的声音命令车夫驾车。
她的官位又升了,名望也非昔日可比。
做了那么多,不过是为了能堂而皇之地登门拜访,得她高看一眼而已。
#
送走客人,王琅翻看那本李秀手书的集子,心里在想黄易把平阳昭公主取名为李秀宁,是不是就受了李秀的影响。
和后来镇海南的冼夫人不同,李秀并不是宁州土著,而是益州广汉郡人,曾祖父李朝是蜀汉时期著名的李氏三龙之一,家族世代在蜀汉为官,是蜀汉地区的士族。手书的字迹是官吏常用的隶书,内容称不上有文采,但条理清晰,词能达意,是她治理宁州的心得,还有她在宁州筑造天城的记录。
按谢安所言,那座城池现在被宁州百姓称为天女城,表达对她的崇敬爱戴。
印象里谢安原本就欣赏有奇节的女子,他次兄谢据之妻是太原王氏女,驳他的面子把儿子带走,他不仅不生气,反而称赞:“家嫂辞情慷慨,致可传述,恨不使朝士见!”梁祝故事在会稽流传,他听说之后为祝氏女奏请敕封为义妇。
游历益州期间听说了李秀事迹,特意上门去拜访,又为她在建康宣扬,确实符合他的性格。
不过她可不记得谢安有郦道元那样的爱好,东晋也不像北魏时期那样有条件让人四处考察山川,毫无疑问是受她蝴蝶效应的影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