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时王谢 第12节(3 / 7)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王允之总角的时候不在父母身边,也不像现代人一样上学,他被王家当时军事上的掌权人王敦带在身边,出则同车,入则同寝,宠爱程度非比寻常。王敦没有子嗣,虽然从哥哥王含那里过继了一个孩子,但从《晋书》记载来看,当时王家和他走得比较亲近的两个晚辈一个是王羲之,一个是王允之,其中又以王允之最受他的重视,曾经公开在世人面前说王允之和自己很像。

  王允之是个比较深居简出的人,不参加时人间流行的清淡聚会,也不喜欢结交朋友,所以就连同时代的人对他都不甚了解。好在这里给出了一条线索是王敦觉得他像自己。

  虽然王允之相关的记录很少,但王敦留下的记录却很多,可以参考他来描绘少年时代的王允之。

  王敦年少时就天下知名,后来举兵谋反,未成功便于途中病逝,关于他的记载里有很多不合情理的部分,可能是出于对叛臣的刻意丑化,采信价值不高,值得关注的是其中偏向正面的部分。

  根据《晋书》记载,王敦眉目舒朗,性格简脱,有鉴裁,并通《春秋左氏传》。《春秋左氏传》就是《左传》,记录先秦历史的编年体史书,对于用兵作战的刻画尤其详实,是研究先秦时代作战方式的重要参考资料。

  在清淡务虚的世家子弟中,王敦是少有的对军事存在兴趣并加以研究的类型。王允之极有可能拥有同样的兴趣,因此才能在苏峻之乱中以弱冠之龄第一次领兵就屡屡获胜。

  王敦喜欢音乐,曾经当众表演击鼓,神情自得,旁若无人。

  王允之没有擅长乐器的记录,但是他为数不多的几个朋友里有擅长音乐的谢尚,他的妹妹王琅也喜欢音乐,所以音乐可能是他和妹妹王琅、从伯王敦共同的兴趣爱好,是王敦觉得他和他相似的原因之一。

  上一段记载中除了音乐,还有一个值得关注的点是他“神情自得,旁若无人”,这一特点和他相关的事迹中反复出现。

  比如王敦去石崇家做客,石崇准备了十几名美貌婢女为客人更衣侍奉,很多客人都为在众婢面前脱衣感到害羞,但王敦一直神情自若,没有任何不自在的反应。

  王恺因为艺伎吹笛吹错音而将艺伎杀害,在座众人都为此失色,唯独王敦好像没看见一样镇定。

  换句话说,王敦是一个不太受外人影响,能够自己取得心灵舒适的人。

  这或许可以解释王允之对王琅完全不受世俗成见影响的重视与信任。

  御亭一战王琅还没有及笄,也就是未满十五岁(虚岁),而且还是时人认为应该远离军事的女性。但王允之对她的领兵行为不仅全盘支持,而且表现得非常乐观,让当时跟他同行到御亭的谢尚感到“匪夷所思”。

  几年之后,兄妹二人分别担任方镇长官,王允之的做法与御亭没有本质区别——他对妹妹王琅的政策全盘接收,继承实行,让时人觉得非常奇异,并与西汉早期曹参不加改变完全继承萧何为政,萧规曹随一事并提。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