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六二 淹没(5 / 8)
而杨恺,毫无疑问是一个汉人才能拥有的名字。
作为一个汉人,却能在海西女真的首府叶赫城拥有这样一座大宅子,本身就相当能说明问题。
更别提,从大厅里看出去,就能看到外面院子里站着的上百个穿着大明制式棉甲。拿着精良武器的护卫。
杨恺的身份说起来很简单,不过是一个商人而已。
但是商人和商人也不一样,如果能把商人分成几个级别的话,那么杨恺毫无疑问已经到达了巨贾这个层次。属于商人中最为顶尖的一个层次。
晋阳杨氏,以边关运粮换取盐引贩盐起家,积攒下来亿万家产,从大明立国开始一直到现在,百余年来屹立不倒,始终都是整个山西布政使司甚至是北地数得着的大商人。在地方上,杨氏地位盘根错节。生意做得大,田产更是不知道有多少,而在朝中,也颇有几位有能量的官员和杨氏交好,年少读书时曾经得到过杨氏的资助,而有的甚至是直接就出身于杨氏。
就算是放眼整个大明,这老爷是不折不扣的豪门了。纵然权势和地位无法和京中的勋戚高官相比,但是论起财富来。却是远远过之,而大明此时商业高度繁荣,财富。在很多时候就是地位的代名词。
杨恺是杨氏的旁支。
如果从血缘关系上讲的话,他还能管现任的杨氏家主叫一声大伯,但是在他二十岁之前,杨氏家主是绝对不会向这个跟自己隔了三代远的侄子瞧上哪怕一眼的。
如果选择留在晋阳的话,杨恺在成年之后可能会靠着父亲托关系进入杨氏那庞大的商业王国中,一路摸爬滚打,如果运气不错的话,或许在四十岁的时候可以做到某个店铺掌柜的位置。有一份不错的收入,能娶一个出身不高也不低的老婆,养几个孩子。若是做的再出色一些的话,说不定还能纳一房小妾回来。
但是这不是杨恺想要的。
正德二十九年,十九岁的杨恺辞别了父亲,带着和三个哥哥分家得来的三十七两白银,出了晋阳城。
未及弱冠,雄心勃勃。
他的目标是当时被大明封锁了所有边境贸易的鞑靼。
杨恺无疑是一个很有能力的家伙。当然,他也很幸运,若非如此的话,也不会活到现在。每年奔着关外去的晋商多如过江之鲫,回来并且赚钱了的总是少数。
↑返回顶部↑
作为一个汉人,却能在海西女真的首府叶赫城拥有这样一座大宅子,本身就相当能说明问题。
更别提,从大厅里看出去,就能看到外面院子里站着的上百个穿着大明制式棉甲。拿着精良武器的护卫。
杨恺的身份说起来很简单,不过是一个商人而已。
但是商人和商人也不一样,如果能把商人分成几个级别的话,那么杨恺毫无疑问已经到达了巨贾这个层次。属于商人中最为顶尖的一个层次。
晋阳杨氏,以边关运粮换取盐引贩盐起家,积攒下来亿万家产,从大明立国开始一直到现在,百余年来屹立不倒,始终都是整个山西布政使司甚至是北地数得着的大商人。在地方上,杨氏地位盘根错节。生意做得大,田产更是不知道有多少,而在朝中,也颇有几位有能量的官员和杨氏交好,年少读书时曾经得到过杨氏的资助,而有的甚至是直接就出身于杨氏。
就算是放眼整个大明,这老爷是不折不扣的豪门了。纵然权势和地位无法和京中的勋戚高官相比,但是论起财富来。却是远远过之,而大明此时商业高度繁荣,财富。在很多时候就是地位的代名词。
杨恺是杨氏的旁支。
如果从血缘关系上讲的话,他还能管现任的杨氏家主叫一声大伯,但是在他二十岁之前,杨氏家主是绝对不会向这个跟自己隔了三代远的侄子瞧上哪怕一眼的。
如果选择留在晋阳的话,杨恺在成年之后可能会靠着父亲托关系进入杨氏那庞大的商业王国中,一路摸爬滚打,如果运气不错的话,或许在四十岁的时候可以做到某个店铺掌柜的位置。有一份不错的收入,能娶一个出身不高也不低的老婆,养几个孩子。若是做的再出色一些的话,说不定还能纳一房小妾回来。
但是这不是杨恺想要的。
正德二十九年,十九岁的杨恺辞别了父亲,带着和三个哥哥分家得来的三十七两白银,出了晋阳城。
未及弱冠,雄心勃勃。
他的目标是当时被大明封锁了所有边境贸易的鞑靼。
杨恺无疑是一个很有能力的家伙。当然,他也很幸运,若非如此的话,也不会活到现在。每年奔着关外去的晋商多如过江之鲫,回来并且赚钱了的总是少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