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零二 哈密建国(3 / 7)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除了有些距离汉民聚居区比较近,深受汉民文化影响,而且水土也比较适合农耕因此构建了城池房屋的地区之外,其它的地区都是损失惨重。

  草原上的牧民和他们的统治者们自然不知道是小冰河时期到来的前兆,在连子宁那个时空,如果从气象的原因来观察历史的话,可以说大明朝灭亡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小冰河时代的到来。小冰河时期临近,北方草原和关外东北,都是降温严重平均温度要低上十度以上。在当时那个生产力的水平下,这样的降温就意味着死亡!为了生存,他们只能疯狂的南侵,去夺取汉人占据的最好的温暖土地。

  在这个时空大明对于东北的控制非常严密有力,而且由于汉民的大量迁入,在东北,农耕文明已经渐渐取代了游牧和渔猎,成为了主流的文明形式,所以东北的百姓们并没有感觉到什么,顶多是赞叹一声今年好大雪明年定是一个丰收年而已。

  但是草原就不一样了。

  他们不知道什么小冰河,面对大量冻死的牧民和短缺的物资,那些统治者们脑海中只有一个字儿——抢!

  去哪儿抢?自然是去富庶的南方,汉人的地盘儿!

  本来在年前,鞑靼和瓦剌就不断的南侵,但是那只是小规模的侵袭,毕竟显然的明朝也不是好惹的。他们还指望着过年之后恶劣的环境能改善一点儿,却没想到汉人的大年夜就是一场暴雪,这一下就是十天。

  鞑靼瓦剌的各部首领贵人们再也坐不住了。

  正月十五,汉人们欢庆节日的这一天占据了东部蒙古大草原的鞑靼率先发难。

  鞑靼六部首领,自称大元可汗,被汉人称为达延汗,又称为小王子的巴尔默特派遣自己的三儿子阿拉克济农台吉(台吉,乃是蒙古诸部乃至于后来女真部中对王子贵人的统称,比如说皇太极,其实本来是叫黄台吉,就是黄王子的意思)率领察哈尔,喀尔喀、乌梁海左翼三部精锐南侵,三部各自出骑兵两万一共是六个万户,六万余大军,在阿拉克济农的带领下兵锋直指九边重镇大同府。

  正月十五,趁着边关将士们欢庆元宵佳节的当口,鞑靼六万大军发动了突袭。

  正月十五,一战而克震羌堡大同镇乃是九边重镇之一,数得着险要之地,整个大同镇以长城为防御线,利用山西北部和草原之间大片的高山、险峻的河流构建了数以百计的城堡,每个城堡中都驻扎有重兵防御。

  这种防御体系,可以说是固若金汤,一旦某地有警,其它地方堡垒中的士兵立刻就可以去支援,但是这有一个大前提,那就是被围攻的城堡中的士卒要能阻挡上一段时间。

  而由于震羌堡士卒的大意,被鞑靼事先渗透进来的奸细打开城门,大军长驱直入,震羌堡中驻扎的一千将士全军覆没。

  大同镇以大同府为核心,周围是大同左卫,威远卫等十余个卫,而再外围,就是一个个的城堡和千户所。整个大同府向北的防御线,类似于一个鼓起的弧形,而震羌堡,就在这个弧形的最顶端。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