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五九 一封奏折换来的官职(2 / 6)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正德五十年七月二十,我大明朝二十万北征军惨败于松花江北岸,臣得知,败因实乃北征军统帅,魏国公徐鹏举轻敌冒进,以致士卒疲倦欲死,扎营之地无险可守,亦无警备之事。海西女真起十数万大军夜袭,魏国公徐鹏举带头逃逸致使群龙无首,士卒相互践踏,死伤无数。

  臣领武毅军押运后勤于大军之后,七月十九魏国公率大军北渡松花江,当日酉时臣进驻喜申卫,以为大军后勤。至七月二十一始闻噩耗。

  魏国公领三千家将渡过松花江后直接南逃,不知去处,毫无停留,败军之将,如过江之鲫,团团北来,尽是入城而不过,只往南而至此天崩地裂之格局,再无幸免。

  臣心中惶切,难以明言。

  臣本布衣,蒙圣上宠命优渥,累至高位,圣上恩德,非臣陨首所能上报,唯有率我武毅军八千将士,死守喜申卫,以报皇恩。

  大丈夫马革裹尸,亦是生平幸事。

  臣于此,携府军前卫千户张鹗,金吾前卫千户张子韬,羽林左卫千户孙绩,祝我大明,长祚万年。祝我圣上,福寿安康。

  臣连子宁,正德五十一年七月二十二,亥时,喜申卫绝笔。

  马永成尖锐的声音还在大殿中回荡,文武百官尽是失声,大殿中静悄悄的,除了中间跪着的徐鹏举粗重的呼吸声,竟无一丝一毫的声这一封奏章,称得上是慷慨激昂,壮怀激烈这八个字,而且在雄壮之中,更是透着掩不住的决绝和惨烈。

  这些大臣们已经可以想见,二十万大军溃乱,将领士卒尽数南逃,而只有八千人的武毅军,却是决定固守,和喜申卫共存亡。

  而在他们面前的,是十几万精锐的女真大军!

  大敌当前,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说得容易,但是做出来的能有几个?

  这是任何人都无法忽视,无法污蔑的力量和勇气,这一刻,更是不知道多少才华满腹的朝官儿脑中闪过四个字——古之名将!

  更有些心思活泛的已经在想,这位武毅伯不愧是文人出身,以文官而行武事,确实是极有风骨的。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