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2章 潜流暗涌(6 / 10)
从表面上看,他前面有皇帝、太子、秦王三座大山,太子之位怎么看都轮不到他。
但梁朝之前,可是很长时间的乱世。在那个时候,换皇帝如换菜碟,什么父子相残、兄弟反目,都是再常见不过的现象。
两方势力激战之后突然钻出来第三方势力渔翁得利的事情,屡见不鲜。
所以,对齐王来说,帮助太子干掉秦王只是他的第一步。至于接下来要如何干掉太子,自己获得储君之位,这应该暂时还不在他的计划之内,只能是走一步看一步。
在最理想的情况下,太子与秦王火并、铤而走险杀死了秦王,而天策府的诸将为了自保而叛乱,又杀了太子,那他不就可以渔翁得利了吗?
这种可能性虽然很低,但也确实存在,试一试对他来说又没什么损失。
反正现在秦王的势力最大,那就先搞定秦王,对他怎么都有好处。
“高祖虽有废立之心,然后宫张婕妤、尹德妃频频称颂太子仁德,使太祖摇摆不定。
“秦王乃使边将诬告太子谋反,高祖初而大怒,但太子负荆请罪后高祖醒悟,由此猜疑秦王日甚。
“秦王养寇自重,多以财货贿赂突厥使其退兵,权势日隆。然秦王府兵将多感于太子仁德,纷纷投效,秦王铤而走险发动玄武门之变。”
后面这段就比较好分辨了,高祖实际上并没有废立之心,后宫张婕妤、尹德妃的枕边风只是让他更加倒向太子一边。
而秦王让边将诬告太子谋反这件事情,应该也不太现实,因为当时太子确实和边将共同做出了谋反行为,不是边将单纯的诬陷。要说做局,这些支持太子的边将为了帮秦王做局把自己的命都搭上,这未免也太夸张了。
秦王再怎么样也不可能有如此可怕的洗脑能力。
至于后面,秦王贿赂突厥让其退兵、秦王府的将领感念太子仁德纷纷投效等等说辞,就更不值一驳。
秦王在危急关头发动玄武门之变,并不是因为秦王府的诸将离心离德,而是因为太子和皇帝已经在想方设法剪除他的羽翼,秦王府的诸将并不是主动去投效太子,而是被更高层的力量直接拆散了。
↑返回顶部↑
但梁朝之前,可是很长时间的乱世。在那个时候,换皇帝如换菜碟,什么父子相残、兄弟反目,都是再常见不过的现象。
两方势力激战之后突然钻出来第三方势力渔翁得利的事情,屡见不鲜。
所以,对齐王来说,帮助太子干掉秦王只是他的第一步。至于接下来要如何干掉太子,自己获得储君之位,这应该暂时还不在他的计划之内,只能是走一步看一步。
在最理想的情况下,太子与秦王火并、铤而走险杀死了秦王,而天策府的诸将为了自保而叛乱,又杀了太子,那他不就可以渔翁得利了吗?
这种可能性虽然很低,但也确实存在,试一试对他来说又没什么损失。
反正现在秦王的势力最大,那就先搞定秦王,对他怎么都有好处。
“高祖虽有废立之心,然后宫张婕妤、尹德妃频频称颂太子仁德,使太祖摇摆不定。
“秦王乃使边将诬告太子谋反,高祖初而大怒,但太子负荆请罪后高祖醒悟,由此猜疑秦王日甚。
“秦王养寇自重,多以财货贿赂突厥使其退兵,权势日隆。然秦王府兵将多感于太子仁德,纷纷投效,秦王铤而走险发动玄武门之变。”
后面这段就比较好分辨了,高祖实际上并没有废立之心,后宫张婕妤、尹德妃的枕边风只是让他更加倒向太子一边。
而秦王让边将诬告太子谋反这件事情,应该也不太现实,因为当时太子确实和边将共同做出了谋反行为,不是边将单纯的诬陷。要说做局,这些支持太子的边将为了帮秦王做局把自己的命都搭上,这未免也太夸张了。
秦王再怎么样也不可能有如此可怕的洗脑能力。
至于后面,秦王贿赂突厥让其退兵、秦王府的将领感念太子仁德纷纷投效等等说辞,就更不值一驳。
秦王在危急关头发动玄武门之变,并不是因为秦王府的诸将离心离德,而是因为太子和皇帝已经在想方设法剪除他的羽翼,秦王府的诸将并不是主动去投效太子,而是被更高层的力量直接拆散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