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刹那百年(14 / 16)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高致远手持三炷香,开始叩拜祖先,众人跟着跪倒磕头。三次之后,高致远缓缓起身,开始诵念祭文:“上苍垂顾,祖宗阴德。我高氏子孙,英才辈出。明清两代,频出高官。青史有载,方志流传。子孙不忘高家祖训,崇尚孝悌,恪守法纪,忠孝节义,修德行善……”

  念罢祭文,高建国站到殿前,拿起那本《高氏族谱》开始大声朗读起来:

  “……光绪二十年,朝廷有命,吾举家迁往广州府新安县赴任。据《新安县志》记载及考证,新安县于明万历元年所设,县名取‘革故鼎新,去危为安’之意。吾所管辖范围内有一荒岛,岛上有一些渔民居住,盛产一种叫莞香的香木树。有商人将莞香用小船运往石排湾,再用大船转运至广州府,进而销往全国各地。石排湾长期作运输香木之用,长此以往,便被人称之为‘香港’。此名称逐渐延伸至整个小岛,香港由此而得名……”

  望着众人一脸欣慰的模样,高建国又接着念道:“……《南京条约》割走了香港岛,《中英北京条约》割让九龙半岛。但这只是开始,英国列强的野心远没有得到满足。光绪二十四年三月十九日,英国政府再次向清政府提出,租借更多土地,扩展九龙地界,于是有了《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就是后来的新界。新界租借与英国,为期限99年。自这时起,原来面积为3076平方公里的新安县,其中的1055.61平方公里,被英国强占,新安与香港从此划境分治……”

  念到此处,大家脸上已经现出了愤愤之色。高建国也觉得鼻子发酸,强打精神道:“……英军强占新界,1899年4月16日,新界的中国居民就要开始服从英国管制。进入新界的英军在大埔遭到袭击,在上涌亦发生激战。战事祸及之处,百姓骨肉离散,颠沛疏徙,死伤枕藉,哀鸿遍野,生灵之祸,莫惨于此。如此惨事,吾后世子孙岂能相忘……”之前他在立法大楼门前站在五星红旗和紫荆花区旗下*宣誓时,心中也曾回响起曾祖的教诲:“我宣誓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效忠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尽忠职守,遵守法律,廉洁奉公,为香港特别行政区服务。”

  仪式结束后,高建国提议,将这份宝贵的家谱交给香港历史博物馆收藏,一来可以保证家谱完整流传下去,二来可以让所有的香港人都知道这段历史的真相。

  五

  洁白无瑕的汉白玉墓碑上,贴着李佳欣的照片。铭牌上放了一束白百合,一只五寸的生日蛋糕,上面插了一支蜡烛。高建国正蹲在碑前,小心的点着蜡烛。

  “佳欣以前最喜欢百合,她要我们每年生日都送她百合花。没想到你还能记着佳欣的生日,就冲这一点,高建国,我服你。”一身黑色西服的李浩南手持一束百合花从后面走来。

  高建国凝望着佳欣的照片,深情道:“我欠佳欣的太多了。”

  李浩南放好花,拍拍高建国的肩膀,正色道:“过去的事何必再提呢!佳欣生日,你好好陪她吧!”说完站起身鞠了三次躬,慢慢离开了。

  高建国仍然望着佳欣的照片,表面平静,内心却在颤抖:如果有下辈子,希望我们一生都不会遇到,这样你就不会爱上我,我们也不会做出一个错误的选择……你应该有一个更懂得珍惜、疼爱你的人……都是因为我……

  突然,一束白玫瑰放到铭牌上。高建国从追忆中醒转,抬头一看,竟是安慧。他惊讶道:“安慧,你怎么来了?”

  安慧微微点头,在墓前三鞠躬,才轻抚着高建国的肩头说道:“建国,你不用解释了,我能理解。”她慢慢蹲下,接着说:“只怪我们在错误的时间遇到彼此,才要忍受命运的一直捉弄。她本来是最无辜的人,不该卷进来的。”

  高建国拉起安慧的手,激动地说:“安慧,不管以前发生过什么,以后不会了,再也不会了。我今天来这里,就是想把我们的事告诉佳欣,希望她能原谅我,祝福我们。”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