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久别重逢(10 / 16)
高建国握住母亲的手,点头说:“对,妈,您说得太对了。阿雄喜欢阿芳也是,全靠诚意和耐性,今晚他就约到了阿芳一起吃饭呢!”
“这事儿我看够呛。今晚上阿雄就是一个到饺子馆来吃的饭,手里还拿了束蔫掉的玫瑰花。阿芳是个好孩子,但她已经不是过去那个渔村里的天真姑娘了,想法多了,阿雄这样的老实人很难追到她的。”
说到阿芳,高建国有些尴尬,立刻打断道:“算了,还是别说阿雄了。那您打算什么时候回去?”
“我们明天就回去。你把佳欣也带上。”得到儿子的赞同,岳芳英一下来了干劲儿。
“佳欣父亲生病,她需要回家照顾,我先陪您回去吧。”高建国摇摇头说,“对了,这事儿海叔知道了吗?”
“说过了,海叔……”岳芳英说起了下午跟海叔谈到要离开时的情形。
海叔先是十分意外,对她竭力挽留,希望两人继续合作把“老北京饺子馆”做得更好。岳芳英觉得香港虽然好,但终究不是自己家,她舍不得自己的丈夫和小儿子,财富和亲情比起来,还有什么舍不得的呢?
海叔面露惋惜之色。岳芳英对这些年海叔的帮助扶持表示了感谢,她已经打算好了,把自己所占股份中的一半转让给海叔,希望海叔能把餐厅继续经营下去。她还是有个私心,担心哪天电子行业不灵了,剩下的另一半股份留给儿子,让他们能够不愁温饱。
海叔的回答让她很是感动:“阿英,你这么说就是跟我见外了,你的股份永远是你的,这家酒楼不管将来发展成什么样,都有你的一半,所以你这个提议我反对,你的股份我给你留着。北京是你的家,这里同样是你的家,只要你想回来,随时欢迎。”
感动之余,岳芳英心中又承载了更多的无奈。她明白何海这些年来对自己的好,从最初的救命恩人到今天的共享餐厅,这其中包含着某种说不清或者说二人都不愿也不敢说清楚的感情,甚至她都不敢细想。
三
终于,高建国和岳芳英又踏上了北京的土地,又拐进了那条曾经每天出入的帽儿胡同。在过去的几年时间里,他们想都不敢想,有朝一日还能重新走在这条梦里回去了千百遍的地方。
胡同的建筑格局和以前并没有太多变化,只是墙上没有了当初的大字报,换上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等标语,显得朝气蓬勃。
再往里走,高建国立刻产生了一种错觉:自己又回到了76年的那个春天,少不更事的自己穿着军大衣,骑着自行车,清脆的车铃声响彻整个胡同。那时候他还是年轻懵懂的样子,没心没肺地笑着。那个年少的自己正骑着自行车与现在的自己擦肩而过。看着自己当年稚嫩的面孔、纯真的眼神,还有那副天不怕地不怕的表情,高建国不禁感慨万分。渐渐地,那个年轻欢乐的身影已经在身后越来越远,直到消失在胡同口。
老地方早已物是人非,母子俩自然扑了个空。好不容易联系上丁跃民,打听到了父亲的新家:南锣鼓巷府学胡同78号。不过丁跃民说自己也没去过那,让高建国到了地方再仔细找找。
↑返回顶部↑
“这事儿我看够呛。今晚上阿雄就是一个到饺子馆来吃的饭,手里还拿了束蔫掉的玫瑰花。阿芳是个好孩子,但她已经不是过去那个渔村里的天真姑娘了,想法多了,阿雄这样的老实人很难追到她的。”
说到阿芳,高建国有些尴尬,立刻打断道:“算了,还是别说阿雄了。那您打算什么时候回去?”
“我们明天就回去。你把佳欣也带上。”得到儿子的赞同,岳芳英一下来了干劲儿。
“佳欣父亲生病,她需要回家照顾,我先陪您回去吧。”高建国摇摇头说,“对了,这事儿海叔知道了吗?”
“说过了,海叔……”岳芳英说起了下午跟海叔谈到要离开时的情形。
海叔先是十分意外,对她竭力挽留,希望两人继续合作把“老北京饺子馆”做得更好。岳芳英觉得香港虽然好,但终究不是自己家,她舍不得自己的丈夫和小儿子,财富和亲情比起来,还有什么舍不得的呢?
海叔面露惋惜之色。岳芳英对这些年海叔的帮助扶持表示了感谢,她已经打算好了,把自己所占股份中的一半转让给海叔,希望海叔能把餐厅继续经营下去。她还是有个私心,担心哪天电子行业不灵了,剩下的另一半股份留给儿子,让他们能够不愁温饱。
海叔的回答让她很是感动:“阿英,你这么说就是跟我见外了,你的股份永远是你的,这家酒楼不管将来发展成什么样,都有你的一半,所以你这个提议我反对,你的股份我给你留着。北京是你的家,这里同样是你的家,只要你想回来,随时欢迎。”
感动之余,岳芳英心中又承载了更多的无奈。她明白何海这些年来对自己的好,从最初的救命恩人到今天的共享餐厅,这其中包含着某种说不清或者说二人都不愿也不敢说清楚的感情,甚至她都不敢细想。
三
终于,高建国和岳芳英又踏上了北京的土地,又拐进了那条曾经每天出入的帽儿胡同。在过去的几年时间里,他们想都不敢想,有朝一日还能重新走在这条梦里回去了千百遍的地方。
胡同的建筑格局和以前并没有太多变化,只是墙上没有了当初的大字报,换上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等标语,显得朝气蓬勃。
再往里走,高建国立刻产生了一种错觉:自己又回到了76年的那个春天,少不更事的自己穿着军大衣,骑着自行车,清脆的车铃声响彻整个胡同。那时候他还是年轻懵懂的样子,没心没肺地笑着。那个年少的自己正骑着自行车与现在的自己擦肩而过。看着自己当年稚嫩的面孔、纯真的眼神,还有那副天不怕地不怕的表情,高建国不禁感慨万分。渐渐地,那个年轻欢乐的身影已经在身后越来越远,直到消失在胡同口。
老地方早已物是人非,母子俩自然扑了个空。好不容易联系上丁跃民,打听到了父亲的新家:南锣鼓巷府学胡同78号。不过丁跃民说自己也没去过那,让高建国到了地方再仔细找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