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2章 决战杀虎口(4 / 6)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这其中,那些繁冗的反复计策拉扯,自然无须赘述,而唯一可圈可点的,便是李定国部署的轻骑兵骚扰。

  他从不允许大规模骑兵出击,全都是以少则三百骑,多则五百骑,绝对不能到一千骑的小股部队。

  也绝不从噶尔丹主力严阵以待的关卡出击,而是从左右两翼、稍稍远离噶尔丹主力的关卡出击,宁可需要多行军几十上百里才能抵达战场。

  而噶尔丹虽然号称三十万众,可他的骑兵每天也是要吃草的,在非一级战备情况下,肯定会分得比较散,这就容易被抓住落单的小股部队战机。

  而李定国派出的小股精锐骑兵,也算得上是这些年大明骑兵部队建设的新高度了,所用的装备,所经受的训练,都是与时俱进的。

  早在三十年前的灭清战争中,当时明军就已经有少量的线膛枪了,能确保中远距离相对精确的射击。

  只是当年大明科技和工业还处于相对起步阶段,比如今穷的多,所以线膛枪只是给狙击营用的,算是“特种部队装备”。

  而现如今,大明虽然依旧没有淘汰“武昌造”系列的滑膛枪(但是也进行了很多微调改良,提升了装填效率),但至少线膛枪的装备比例,已经在军中提高到了两三成左右,成为了一支大规模成建制的力量,不再是特种部队专属。

  所以,李定国派去骚扰的这数千精锐骑兵,人人都装备了一个比当年更轻薄一些、但质量却绝不缩水的胸甲,外加两把火枪。

  分别是一把长杆线膛枪,再加一把短管的双管后装喷子,或者把喷子换成转轮手枪。

  这样的火力搭配,足以淘汰一切弓弩类远程冷兵器。从此确保火器火力也能远近搭配,远距离用狙,近距离用喷。

  而且这些喷子的质量,也远非三十多年前的旧款可比。

  至少如今大明已经确保提升加工精度,让新生产的后装喷子,在使用低膛压近程弹药时,不至于从膛尾缝隙处泄露火光,最多只是透出几丝黑烟而已。

  如此一来,火枪手不用戴厚厚的皮手套,也不用担心尾部喷火灼伤手了,操作精度也能因此提升。

  各种装填机构和气密机构的小优化,让明军最新产的后装双管喷,可以做到每分钟装填八轮左右。哪怕是马背上颠簸的环境,动作走形操作变慢,至少也能每分钟五六轮。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