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6章 成化斗彩天字罐(3 / 5)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问题在于,在同时期的瓷器之中,却没有发现地字、玄字、黄字这些排列,那么这个猜测又有些站不住脚,十分容易让人质疑。

  另外就是这种罐子的用途了,有人说是安放油盐,有人说是安放杂物,有人说是安放粮食米面,反正也没有一个定论。唯一可以知道的是,这罐子属于实用器物,不是观赏品。

  而且天字罐是成化首创,不是到了今天才珍贵,历史上就特别珍贵。

  在清宫文献上有过这么一段记载,乾隆九年六月十九日,由养心殿造办处发来一个缺釉成窑天字罐,并传旨让唐英补釉。

  接到旨意之后,唐英非常紧张,把东西带回御窑厂,研究了两三个月,却不敢补釉,而是重新仿制了几个罐子,连同原罐给乾隆皇帝送了回去,另外附上请罪的奏折。

  不是唐英技术不行,主要是天字罐太珍贵了,他不敢轻易冒这个险,不然把罐子弄坏了,他的人头估计就要落地。由此大家也可以猜测,天字罐在成化年间肯定不多,所以流传到清代的时候已经少之又少,所以才会那么珍稀,受到乾隆皇帝的器重。

  不过话又说回来,就是太珍稀了,连唐英都弄了几个仿品出来献给乾隆皇帝,那么民间造假的情况也可想而知了。

  “孔兄,听你的意思,这东西似乎有什么问题?”

  此时,常老询问起来,皱眉道:“难道是仿品?”

  也不是没有可能,毕竟成化天字罐与宣德青花蛐蛐罐有所不同,大家都知道蛐蛐罐被砸得差不多了,造假的人反而少了。但是成化斗彩天字罐却一直流传下来,有实物可以仿照,赝品自然比较多。

  所以看到东西之后,大家情绪是有些激动,但是也慢慢地冷静了下来,开始考虑其中的真假仿造问题了。

  “我们仔细研究过了,感觉不像是仿品。”

  这个时候,孔老先生没说什么,旁边的余味却肯定道:“无论是胎体,还是釉料工艺,都与真品相符,充满了时代的特征,不可能是赝品,或者仿品。”

  看得出来,这个天字罐的鉴定工作,应该是余味,或者他的朋友之类负责的。反正与他息息相关,自然要辩解起来。

  “不急,先看看再说。”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