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4章 永乐剔红(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高德全解释道:“古代没有砂纸,打磨东西的时候,需要利用到一种锉草。这种锉草一沾水之后就变得十分扎手,工匠就是用这种锉草仔细打磨剔红表面,而且打磨的方向并不是像今天用砂纸一样左右横向摩挲,而是上下纵向的摩擦。”

  “许多人不明白这个道理,经常拿清末的漆器刻上明永乐、宣德的款,以为这样就万事大吉了,却不知道在行家眼里,这只是一个笑话。”

  高德全继续笑道:“因为到了清代,就不像明代那么注重磨工。不但不重视,有时还认为雕刻过的东西不经打磨,会显得另有一番风韵。所以只要对比一下剔红表面的磨纹变化,那就知道明清漆器的区别了。”

  “原来如此。”郝宝来恍然大悟,自然铭记于心。

  与此同时,王观把在高德全手中接过剔红盖盒,一边欣赏,一边笑道:“说起来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似乎诸多漆器之中,唯有永乐、宣德年间的剔红能够突破千万价格,其他朝代的漆器却要稍逊一筹。”

  “这个很正常。”

  高德全笑道:“实际上也是与国力有关。虽说剔红技法成熟于宋元时期,但是也要经过明清的发展才达到巅峰的状态。尤其是在永乐宣德年间,经过了几十年的休养生息,明朝的综合国力那是最强盛的时期,号称永宣之治。”

  “要知道工艺品也在某种程度上代表了国家的实力,只要国家强盛了,才有大量的财力物力制作出精美的艺术品。好比永乐甜白、宣德炉、祭红祭蓝瓷等等。当然,不仅是明代,清代也是一样,清三代官窑瓷器也是明证……”

  一番举例,高德全微笑道:“所以说眼力不足也没关系,只要认准了这一点,买到的东西再差也差不到哪里去。”

  “就是。”郝宝来深以为然。

  刹时,高德全话峰一转,又鄙视道:“不过,就是因为你们这种人的存在,也使得艺术品价格两极分化,好的越贵,稍次的价格一直上不去。”

  “就是就是……”

  一瞬间,王观连连点头赞同,毕竟立场决定思维,他现在是古玩店东家,对于一些顾客挑年代买东西的行为自然是深痛恶绝。

  “随便你们怎么说。”郝宝来得意道:“怎么样,我的镇库之宝还行吧。”

  “也就这个样了。”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