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5章 奇妙的镜像(2 / 5)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钱老,怎么样?”

  一会儿之后,俞飞白忍不住问道:“我们觉得东西应该没有问题,但是又怕这是高手的仿品。你也知道,洪宪瓷的那段历史太扑朔迷离了,有许多的说法。甚至有人说根本没有什么洪宪瓷,一切都是郭葆昌、古董商人利欲熏心,借袁世凯的名头谋取私利弄出来的东西。各种乱七八糟的传言都有,让人根本摸不着头脑。”

  “袁世凯称帝八十三天就退位了,洪宪瓷自然变得极为珍惜。精致美观而又神秘的东西,既有艺术欣赏价值,又能满足人的猎奇心理,自然惹人垂涏。”

  钱老笑道:“袁世凯窃国称帝,遭世人唾弃,然而,他的洪宪瓷却不臭,相反风靡一时。上至名公巨卿、富商大贾,下至中产之家、升斗小民,无不趋之若鹜。”

  “你们年轻,可能不太清楚当时的情况。”

  钱老轻声道:“那个时候,京津两地的洪宪瓷流传极广,大到一米多高的大瓶,小到三、四寸的鼻烟壶,无所不有。一经推出上市,立马引发哄抢。如果谁家里没有一件洪宪瓷,都不好意思出门见人。”

  “夸张了吧。”王观有些惊奇道:“难道说大家不知道东西是假的么?”

  “知道假的又有何妨?”钱老笑着说道:“只要东西不错,而且价格不贵,肯定有许多人乐意买来赠送给亲朋好友的。在当时来说,送洪宪瓷已经成为了一种风气,所以在袁世凯死后二三十年,洪宪年款的礼品瓷,依然风行于世。”

  “我曾经听说过一件事情。”

  钱老回忆道:“那是三九的往事了,当时的故宫博物院院长是易培基,他的侄子送了一件底款为洪宪年制的七粉彩松鼠桃纹棒槌瓶给他。作为故宫馆长,易先生所见珍宝古物也不算少数,他的侄子赠以假洪宪瓷,他却没觉得有什么不妥。”

  “可见当时的社会风气,不仅是写有明清官窑底款的瓷器大行其道,洪宪年制的瓷器也是非常流行。从这里就可以看见,在当时人们的心目中,洪宪瓷可以与明清官窑相提并论了。”

  说到这里,钱老笑道:“况且洪宪瓷在当时来说,也应该算是新烧制的瓷器,但是世人却非常的珍惜,说明是真是假并非不重要,最终决定东西价值的,还是瓷器的品质。”

  “对对对,质量才是关键。”俞飞白认同道:“可以确定东西是那个时期的东西,如果风格质量没有什么差异,那就一定是洪宪瓷了。”

  “非常不错的东西。”钱老微笑点头,仔细欣赏起来,然后指点道:“看到了没有,外壁图案是非常传统的清代风格,也算是比较少见了。要知道当时比较讲究中西合璧……”

  实际上,也不必钱老点破,王观和俞飞白也心领神会了。东西应该是那个时期的高仿品,但是图画的风格却有破绽,与真品存在少许差异。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