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0章 浓重的私心(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古琴的鉴定非常复杂,哪里有什么铁证。无论是断纹,材料,刻款,都难以单独地断定一张琴的年代和真伪,所以必须将它们综合起来考察,才能做到大致准确。”

  与此同时,张老若有所思道:“不过,我倒是知道一个办法,或许能够证明这是不是真正的焦尾琴。”

  “什么办法?”俞飞白连忙追问起来。

  刹那间,几个老人家异口同声道:“音色!”

  “呵呵,真是英雄所见略同啊。”张老大笑起来,解释道:“琴的音色音质受着时代审美情趣的影响,各代互有不同。一般说来,唐、北宋琴的声音多宏松透润,南宋、明琴多静逸恬美,元琴多清亮刚劲。”

  “根据这些不同的声音品质,可以对古琴的年代作出大致的判断。”说到这里,张老略有几分郑重其事道:“其他可以仿造,但是声音绝对是造不了假。”

  “音色?”

  这个时候,俞飞白有些傻眼了,忍不住摇头道:“这未免有些玄乎了吧。要知道,声音的好坏,可没有统一的标准。”

  “谁说没有的,音声有九德,清、圆、 匀、静,人力或可强为;但透、润、奇、古四者皆出天定。”秦老反驳说道:“传说中焦尾琴弹奏起来,音色美妙绝伦,盖世无双。肯定能够达到这九个标准,甚至超过这些标准。”

  “当然,古代传下来的琴,并不一定是越古声音越好。有许多实例表明,唐宋的琴也有因为种种原因而声音平庸的,相反明清稍晚时候的琴也有声音极佳的。”

  张老先是否定了自己先前的言论,又马上转折道:“但是焦尾琴却不同,能够受到世人的传诵,绝对不是因为蔡邕的名气大而已。古代文人名士没有那么虚伪,焦尾不是好琴的话,他们肯定不会违心赞誉。”

  “就好像是九霄环佩、春雷、太古遗音、大圣遗音之类的名琴。不是由于它们的年代久远才被称为名琴,而是由于它们的音色得到了世人的认可,才有现在的地位。”

  田老也跟着帮腔道:“所以我们先把诸多的争议放到一边,先听一听这琴的音色。如果音色美妙动听,再慢慢考评它的来历。要是音色平庸,那就不用再争了,回头摆在书房里,当个纪念品也不错。”

  大家都明白田老的意思,如果这古琴音色平庸的话,也没有什么价值,干脆作为观赏陈列品算了。再深入一点,说句诛心的话,就算以后能够考证出这是真正的焦尾琴,大家也绝对不会承认的。

  毕竟,在大家的印象之中,焦尾琴的音色应该十分完美,怎么可能平庸无奇?哪怕这个就是真品,只不过是在传世的过程中,琴身受到损伤,所以再也弹奏不出美妙的韵律。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