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1章 一口缸,六百万(2 / 5)
“现在来了也不晚。”王观笑道,如果不是因为李逸风,说不定要很久以后,他才会发现自家的酒缸居然是明代的东西。
“没错,确实不晚。”
李逸风连连点头,同时忍不住走到大缸旁边打量起来,有几分欣喜道:“这么完整的龙缸真是比较少见了。我记得去年有个永宣年间的极品青花九龙纹大缸,拍出了接近九亿的价格。那缸的大小和这个差不多,就是不知道你这口龙缸是什么时期的?”
“九亿!”
刹那间,旁边众人一阵惊骇,咋舌不已。
王观也有些惊诧道:“有这种事情么,我怎么没听说过?”
“呵呵,这事……回头我再和你细说吧。”李逸风笑了笑,仔细观赏龙缸,然后沉吟道:“从龙纹的形态和青花的颜色来看,这大缸应该是嘉隆时期的东西。”
“嗯,你看釉面粗糙不平,釉下的青花轮廊线有模糊不清及晕散的现象。不过颜色浓重艳丽,也算是比较好看。所以我觉得,这应该是隆庆年间的东西。”王观分析道:“不过里面装了酒,不然的话就可以通过内部和底足的情况作进一步的鉴别。”
“我相信王观兄弟的眼力,你说是隆庆年间的东西,那么绝对错不了。”李逸风笑道,然后眼中露出几分希冀:“王观兄弟,这东西你打算出手吗?”
“你想要?”王观一笑,对于李逸风的眼神并不感到陌生。
“当然。”
李逸风摸了摸大缸,有些感叹道:“这可是龙缸啊,当年明朝在瓷都建立御窑厂,专门开辟了三十多座大窑来烧造龙缸。可是龙缸烧造极为困难,每一口缸都要迫使陶工洒尽血汗竭力而为,甚至发生了不少骇人听闻的惨事。”
“我记得,到了明代晚期,瓷都已经烧造不出好的龙缸来了。直到清兵入关之后,烧造龙缸的技术一度失传。然后好像到了唐英成为瓷都的督陶官以后,研究了好几年,才在乾隆初期恢复古法,成功烧造出龙缸来。”
说到这里,李逸风眼睛灼热道:“龙缸由于体型庞大,就算能够流传下来,大多数是残缺不全的修复品,极少有整器。既然遇到了,我肯定不想错过。”
“五百万!”
↑返回顶部↑
“没错,确实不晚。”
李逸风连连点头,同时忍不住走到大缸旁边打量起来,有几分欣喜道:“这么完整的龙缸真是比较少见了。我记得去年有个永宣年间的极品青花九龙纹大缸,拍出了接近九亿的价格。那缸的大小和这个差不多,就是不知道你这口龙缸是什么时期的?”
“九亿!”
刹那间,旁边众人一阵惊骇,咋舌不已。
王观也有些惊诧道:“有这种事情么,我怎么没听说过?”
“呵呵,这事……回头我再和你细说吧。”李逸风笑了笑,仔细观赏龙缸,然后沉吟道:“从龙纹的形态和青花的颜色来看,这大缸应该是嘉隆时期的东西。”
“嗯,你看釉面粗糙不平,釉下的青花轮廊线有模糊不清及晕散的现象。不过颜色浓重艳丽,也算是比较好看。所以我觉得,这应该是隆庆年间的东西。”王观分析道:“不过里面装了酒,不然的话就可以通过内部和底足的情况作进一步的鉴别。”
“我相信王观兄弟的眼力,你说是隆庆年间的东西,那么绝对错不了。”李逸风笑道,然后眼中露出几分希冀:“王观兄弟,这东西你打算出手吗?”
“你想要?”王观一笑,对于李逸风的眼神并不感到陌生。
“当然。”
李逸风摸了摸大缸,有些感叹道:“这可是龙缸啊,当年明朝在瓷都建立御窑厂,专门开辟了三十多座大窑来烧造龙缸。可是龙缸烧造极为困难,每一口缸都要迫使陶工洒尽血汗竭力而为,甚至发生了不少骇人听闻的惨事。”
“我记得,到了明代晚期,瓷都已经烧造不出好的龙缸来了。直到清兵入关之后,烧造龙缸的技术一度失传。然后好像到了唐英成为瓷都的督陶官以后,研究了好几年,才在乾隆初期恢复古法,成功烧造出龙缸来。”
说到这里,李逸风眼睛灼热道:“龙缸由于体型庞大,就算能够流传下来,大多数是残缺不全的修复品,极少有整器。既然遇到了,我肯定不想错过。”
“五百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