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古瓷片(3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当然,真正吸引王观走来的,却是他知道,在千年瓷都之中,完整的瓷器可能会有假。但是绝大部分古瓷片都是真品。

  因为,十几年来,在瓷都发掘了很多古代御窑、民窑的遗址,出土了大量的古瓷残片。

  这些古瓷残片,除了受重点保护的窑址区,被严格禁止拾拣之外。其他的一些窑址遗迹出土的瓷片,并不禁止它们在民间流通。

  况且,想禁止也禁不了。整个城市,就是建在古代窑业废墟上的。无论什么基础建设,只要动土,就可能会出土大量古瓷片。

  早些年的时候,有人在路边踢开一层泥土,就能看见大堆的瓷片。包括现在,还经常有人在昌江旁边,拣到各种珍贵的古瓷片呢。

  古瓷片的货源,相当的充足,而且价格也不贵。几元,十几元不等,不过有些珍贵的,也能买到上万元。

  而且,瓷片是残的,能够让人清楚的看到胎质的情况,想要造假也很难。再说了,就算伪造成功,惟妙惟肖。需要的成本,也要远远高出卖出去的价格。这种费力不讨好的事情,造假的人不会去做的。

  所以,整个古玩市场的古瓷片,绝大部分都是真品。然而,瓷片具体是什么年代,到底值多少钱,就要看你自己的判断了。

  “老板你好,你随便看看,看中了什么,告诉我一声。”

  与摆古玩的摊主不同,这个卖古瓷残片的小贩,却是十分的热情。看见王观走来,立即洋洋洒洒的说道:“我这些瓷片,都是在湖田、湘湖、银坑坞等窑址挖的。那些都是官窑厂的遗址,瓷片的品质就不用我多说了……”

  “你看,这是宋代的影青,元明的青花,清代的珐琅彩、粉彩……老板你喜欢什么朝代的瓷片,尽管告诉我,我帮你拣出来。”

  这个小贩的文化程度或许不高,但是对古瓷片的认知却非常的专业。对于瓷片的年代、纹饰、款识等方面描述,相当的准确。

  尽管王观听不出真假来,但是感觉这个小贩,与一般的专家,没有什么区别了。.................新书,请大家多支持,求收藏,推荐。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